首页 [综] 秦始皇在西游当唐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6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是什么呢?是粮草。

这位此前同样是文官,却又在李信带领二十万大军发楚失败之后,于老将军王翦的带领和引导之下走向武将路途的名将自然是非是冠军侯那等以战养战,奔袭千里之辈。排兵布阵,稳扎稳打方才蒙恬所长。

昔日蒙恬之所为回返,未曾将匈奴彻底灭去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粮草供应不上,而无法将匈奴彻底的解决。但雄才大略的君王的目光与眼界显然并不会因此而被制约的,所谓粮草之供应,同样不应当成为阻碍。

原本六国长城的基础上,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被修筑和连接起来。

于后世的某些王朝、某些人而言,这或许是防御措施,是抵御异族人进攻的堡垒。但当你的目光望向那长城后方的堡垒粮仓便会发现,对嬴政而言,这从来便不是防御,而是进攻。

是为了储存粮草,用作以大秦吞噬那更加遥远地区的跳板和中转。从商君变法开始,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大秦需要战争,大秦的百姓需要战争,大秦的君王同样需要战争。当六合一统原本的国度被扫平,嬴政于咸阳城的最高处放眼远望。

天下英雄谁敌手?

取百越之地而为桂林、象郡。

车同轨,书同文字。由咸阳至边塞的驰道被开辟。

嬴政之野心与战略纵深,同样并不仅仅是后世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并不是一个会因眼前之种种而感到满足的君王,更不会将目光与脚步在此停留。

因而按照嬴政原本的布置与设想,若非是这帝王于沙丘行宫当中暴毙,若非是这之后的种种尽皆被扭曲和篡夺,大秦,大秦纵使非是一世二世而至千万世,又怎会是这样亡了呢?

君王持剑而立,俯瞰天下。南边的百越之地已经被纳入到版图,成为桂林和象郡。北边的匈奴为之退避,不敢丝毫有掠其锋芒。只待长城修筑完成粮草的问题得到解决,便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将匈奴之患彻底解决。

海外,即便是前人所未曾探索和了解过的海外仙山又如何?这帝王之所以放任徐市的一次次出海,放任徐市所提及的诸多种种要求的满足,是为长生,却从来便不仅仅是为了长生。

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君王的目光与战略要较之以所有人想象得更加高远且激进。只是谁又能想到,那样强大且浩瀚的帝国,那样一往无前吞噬四方,镇压当世的局势,竟然会因为嬴政的死亡而终止。

因这帝王的闭上双眼,而同其陪葬。

又或者说这一切本就是因嬴政一人而存,围绕着嬴政的理想、目光与蓝图而建立,亦因嬴政的死去而走向失败与灭亡。

但身虽死,魂灵走向沉睡,偌大的帝国于一夕之间崩颓并且走向灭亡。嬴政却又是“活”过来了的,在八百年后、在这大唐皇帝陛下的身上再醒来。更不必说,这是一个有着神仙与妖魔,有着人道、皇道等气运的时代。

纵使嬴政心中,对于当时人所谓的气运、因果等种种,以及那古老年代和岁月里的人皇治世、神代帝王了解却又未必有想象中的了解。但自然而然的,恍若天生便应当是将六合一统使这众生归到其治下一般,嬴政于此世中其实算不得委屈。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纵使有着仙神菩萨有着白衣观音等或明或暗、或有意或无意的牵扯与针对,但因着那诸多种种的原因,嬴政从来便非是孤身一人,全然没有任何反抗。

只是这帝王若是贪生怕死,又或者如史书工笔里所描述的那般因一时的功业而满足,为钱财权势等所迷惑,而变得骄奢淫逸便罢。但凭着原身那大唐皇帝陛下的身份,嬴政自可该吃吃该喝喝,该玩女人便玩女人。

只要不是如同前朝隋炀帝一般又菜又爱玩,死命折腾死命锤奇观,单纯以嬴政之手段,足以过得很好很好。甚至是未尝不可以插手在那西游一局中,获得所谓成就佛门之护法明王、金身罗汉等的机遇。

但唯我独尊的帝王看中什么,想要什么,从来都是叫人献上,又或者是自己来取。又何曾想过对着他人乞讨,摇尾乞怜?

即便那想要叫嬴政为之跪下和俯首的是仙神,是天意。渺渺茫茫,不可测之天意与天命。

“朕听说秦二世而亡之后,后世人中有人说出过这样一句言语。凡日月所照,山河所至。朕深以为然。”

有曾经由那南园遗梦、故剑情深的汉孝宣皇帝的口,所吐出的话语叫嬴政简略。但不过是略略起了个头,李淳风便自行将其补足,并且面皮微微抽动,有什么在胸中升腾,于脑海之内呼之欲出。

此世虽为大唐,距离那在大秦崩塌的旧土建立的大汉已经间隔了无数年、无数王朝、无数岁月。但朝野内外,从贩夫走卒到帝王将相,对那曾经的王朝却又是向往的。

汉皇、汉地、汉家

堪称是人均皇汉。

同样被传承下来的却又并不仅仅是如此,显然还有那扩张的精神,还有

“朕又听闻当今天下有四大部洲,为东胜神州、

', ' ')('

北俱芦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

有《西游记》里,盂兰盆会上,那佛陀使白衣观音前往东土,寻访取经人时说出的话语经由嬴政的口被吐出。从这帝王知晓此世之间有仙神、有超凡脱俗者存在的那一刻,嬴政的目光所望向的自然便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间帝王所谓的家国与天下。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