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諸朝來我農家樂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學什麼歌呢。

首先得知道他們會什麼歌。

徐雪筠便問了。

若是讓他們作詩詞歌賦,幾人不說出類拔萃,起碼也是信手捏來。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這便是歌曲最初的由來,因為想要表達,所以學會了說話,說話卻還是不足以表達出心中的感情,所以便學會了唱歌。

而和現代單獨分類出的歌曲不同,古代則是詩歌。

大部分的詩都可以唱出來,這也是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傳遞詩詞的一種重要方式。

所以無論精通不精通,唱他們當代的『歌』,幾人都是會幾首的,尤其是劉徹,其高祖父的《大風歌》,自己也作了《秋風辭》,不僅是歷史上的文字,也是當時人們可以傳唱的歌曲。

可現代的歌他們根本就不用想就知道和他們時代的不同。

劉徹含糊道:「我會的歌都比較老......」

可不是老嗎,兩千年了都。

趙匡胤會唱一些鼓舞士氣的軍歌,可那些歌誰說叫什麼名字,也只能訕訕的表示自己想學些她會的歌。

徐雪筠就理解成了他們都只會些十幾年前的經典老歌——不是,差個六七歲,代溝這麼大嗎。

比起徐雪筠還知道問兩句,其他那些個孩子連問都沒問,反而爭搶著說要教他們什麼什麼歌。

此時還沒那麼昏庸的唐玄宗在膝蓋上打著拍子哼著戲曲。

歷史上精通音律的皇帝其實並不少見。

比如讓人意想不到的秦二世胡亥。

胡亥在幼時便常常沉迷於戲曲之中,做了皇帝之後,更是整天看戲聽戲,不管皇宮外的天下變成怎樣,甚至設了一個專門為宮廷服務的戲曲音樂機構。

自己聽還不夠,還讓人給『儺』配上了曲譜。

『儺』便是古代一種驅除疫鬼的歌舞,胡亥不僅給『儺』配了曲譜,還填了詞,配了管弦樂器,加了情節,所以『儺』算是戲曲的前身,也是陝西『秦腔』的前世,後世的秦腔藝人奉胡亥為祖師爺。

所以胡亥甚至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音樂家皇帝。

於此經常被人拿出來相提並論的還有清末的慈禧太后,她也十分喜歡聽戲曲,尤愛看京劇,即使在內憂外患的時候,還不忘叫人在皇宮和頤和園中建造寬敞華麗的戲台。

還曾經穿上戲衣,親身上陣和大太監一起演戲,為了討好慈禧,朝廷上下的人都看戲說戲,形成了一股風尚,不過也便相催動了京劇的發展,所以現代人一提到老北京,就會想起一位大爺提著鳥,帶著小黑眼鏡,嘴裡咿咿呀呀的唱著京詞,不能說和慈禧不無關係。

當時慈禧看重的戲劇演員,吃的是國家飯,拿的是朝廷供奉,只管唱戲,不愁吃喝——譚鑫培所作『國家大事誰管得,滿城爭說叫天兒!』說的便是當時一位叫天兒的戲曲家,也從側面表現出了當時清王朝的腐敗和沒落,與『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兩句詩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嬴政之前便對胡亥喜愛戲曲的事情略有耳聞,但卻不以為然。

繼承了商鞅思想的他是一個務實的人,認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商君認為君子六藝為『六虱』,他也不遑多讓,整日埋頭政務,很少會做附風庸雅之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