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諸朝來我農家樂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都是拍攝用的服裝,之後還要穿的。

諸葛亮卻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不知能不能借洗衣機一用。」

洗衣機,洗衣機,顧名思義,那就是洗衣服的機器。

諸葛亮可沒忘記有個任務是搞清楚洗衣機的工作原理,只是之前的幾位帝王並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空餘時間,所以並未提起過這件事。

畢竟吃飽飯總是要比洗乾淨衣物更為重要。

但現在既不能收割糧種,又不能主動去觸發別的任務,諸葛亮便覺得自己不如就來看看洗衣機是什麼神奇物件。

這有什麼的,一層樓本來就配置了兩台洗衣機,徐雪筠一口答應了下來。

在幾人的幫忙下,很快徐雪筠就找完了自己的快遞,現在每個人的手上都摞著好幾個大小不一的盒子。

蘇軾聽徐雪筠說這盒子裡有許多食物,不由得羨慕:「真好啊,可以買到千里之外的特產。」

其實古代也是有快遞的,並且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歷史相當久遠,早在殷商時期便出現了。

發展到周朝,『快遞』開始出現明確的職務記載,該職務被稱為『行夫』。

『行夫』主要負責郵遞驛站等工作,並規定『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這一點很像是現在的郵政,即使道路崎嶇遙遠,但依舊會遍布他們的足跡。

不過和郵政有很大不同的是,當時的快遞主要是為傳遞政令和軍情存在的,也就是說它是一個依附朝廷而存在的功能。

具體工作方法有步行和乘車兩種,在古書便有記載『徒遽』和『傳遽』,其中「傳」指用車傳遞,而「徒」則是急行步傳,讓人跑著去傳遞公函或信息。

但路途遙遠,中途必定要休息,古代的旅館其實並不如電視劇中想像的那麼多,尤其是在古而又古的時候,地廣人稀,連官道都沒有全部連接起來,為了不讓信件丟失,也是為了保護送信人不被野獸吃掉,朝廷便開始建立供傳信人休息住宿的地方。

據《周禮地官遺人》載,『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這『廬』便是吃飯的地方,『宿』的意思從古至今都沒有變過,便是讓人休息睡覺的地方,『路室』這個詞在現代已經不常用了,不過楚辭《七諫·怨世》中寫到,『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有一個叫王逸的人曾對這句話有過註解,『路室,客舍也』,賈公彥也說過,『路室,候迎賓客之處』。

所以路室勉強可以同現代的賓館相提並論,不過它也有現代賓館所沒有的功能。

路室有委中的委也是一個如今並不常用的詞彙,可在古代它卻指代一個很重要的物品,那就是糧食或財寶。

古代糧食便可以換錢,所以結合這句話的意思來看就是在路室住宿,可以從路室這裡拿到之後行程所需要的糧食,也就是說,從吃穿到住宿再到盤纏,這一路上都可提供,這也從側面看出當時送信的不易,若是不全然提供好,那麼信件十之七八會在路途中丟失,又怎麼可能做到像現代一樣大面積的普及快遞。

我們現在最認可的快遞是郵政,郵政的政很好理解,郵政的郵又是從哪裡出來的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