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諸朝來我農家樂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此外,還需要進行一些日常的訓練項目,比如騎馬,砍柴,打水等,既可以減少軍隊的開支,也可以讓他們在生活中進行鍛鍊。」

這也是難免的,因為軍隊的開支實際上是非常大的。

不過徐妙雲還需要糾正徐雪筠一點:「其實像你所想的軍人在戰時的時候打仗,不打仗的時候一直鍛鍊的情況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

農時為農,戰時為兵。

這是自古以來的政策。

「也就是府兵制。」

見徐雪筠聽的雲裡霧裡,徐妙雲一般無奈的想著後世的學校到底教些什麼,徐姑娘有的時候都能脫口而出些兵法,但是卻連府兵制都不知道,一邊和她解釋府兵制的意思。

兵農合一,只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徐妙雲的聲音冷靜,但又帶了些殘酷。

因為除了那些天縱奇才,實際上戰爭的勝利並不單靠某個人或者是某位士兵而扭轉勝負,實際上依靠的還是人力。

十萬去打一萬,如果對方的將領有神機妙算,說不定可以打的有來有回,可一百萬去打一萬,那一百萬就是壓倒性的勝利。

至於在這其中一位士兵訓練三個月和訓練一年的成果,其實並不會相差太遠。

但這些殘酷她並沒有當著徐雪筠的面說出來,只藏在眼底,繼續笑著解釋:「不過自唐五代後,府兵制便被募兵制代替了。」

徐雪筠都有點不好意思說自己也不知道募兵制是什麼意思了。

她其實平時學識自認為還有點那么小淵博,但是她的客人們好像知道的知識都有點太偏門了。

幸好徐妙雲壓根就不需要徐雪筠開口問,就能回答她的問題。

「在災年的時候招募流民和饑民永久當兵,募兵制在唐朝出現,但是在宋朝達到了頂峰,是宋朝的傳統國策。」

募兵制的優點當然有很多,比如減輕了普通百姓的負擔,因為軍人們不再去種地,所以提高了軍隊戰鬥力,而且在災年招募流民和饑民當兵,還可以救助流民,防止災年爆發農民起義。

但是它的缺點也同樣很多。

因為軍人們不再種地,而全部由朝廷供養,所以軍費負擔相當重。

並且因為是招募的流民,沒有能夠牽掛的東西,所以逃兵也會更多。

但這些就沒必要向徐姑娘解釋那麼多了。

徐妙雲沒有說明太祖關於軍隊的一系列政策,因為她畢竟是兒媳,不可當人面非議公公,再者,政策是需要時間來檢驗的,徐妙雲也不知之後明朝關於兵制是否還有變化,在十年百年千年以後,後人對明朝政策的讚賞或者批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