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諸朝來我農家樂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只是肯定比不了高效率的現代化機器,一般是用硬度更大的工具砸碎碾碎,但古代的需求也並不大,再加上人力比較低廉,所以肯定也能供應得上。

徐雪筠哇了一聲:「那麼早就有石灰砂漿了啊。」

因為中國古代建築用的比較多的就是黃土和糯米混合製作的糯米砂漿,好像沒聽說過什麼石灰砂漿,她還以為石灰砂漿是在水泥出現前不久才出現的。

現代水泥可是在十九世紀前才被發明的。

朱棣聽她說什麼糯米砂漿,不免有些好笑:「哪能全都用糯米。」

對於這個他了解的還是比較清楚的:「大部分用的還是三合土,南北朝時期出現的,一直用到明朝,是用細砂,黏土和石灰混合製成的。」

只是他來的前幾天還聽人說有人做了一個『新三合土』的方子,只是還沒送到宮裡來,他就被傳過來了。

苗小姐點頭:「這位先生說的沒錯,一直到明朝之前用的都是三合土,明朝時期出現了新的配方,是用石灰,碎石和陶粉混合而成的,雖然沒有現代水泥那麼堅固,以及緊實,也不防水,但也是建築材料上的一大突破。」

這也說明在古代,想要獲得『生料』,並不困難。

但隨即苗小姐話風一轉:「只不過想要獲得熟料就沒那麼容易了。」

因為溫度。

想要讓石灰以及粘土結合的更好,並且使他們的性質發生轉變,需要非常高的溫度。

苗小姐帶他們進入了第二個車間,這說是車間,其實是一個露天的大工作場。

只讓他們遠遠的看著,就覺得中間的機器十分巨大,而且在這似乎也能感受到熱浪。

「那一個高塔是預熱塔,下面的大滾輪就是將生料轉為熟料的迴轉窯,為什麼說這一步其實是最難的,因為它的溫度要到達一千五百攝氏度左右。」

苗小姐好像也覺得熱,微眯了下眼睛:「如果真的要說穿越到古代完成這一步,在沒有現代工業的情況下,恐怕就只能通過增加氧氣助燃,或者不停更換燃料來提高溫度了。」

她很顯然對這方面很了解,專業名詞脫口而出:「橫穴窯和豎穴窯的溫度大概在一千攝氏度左右,只需要再加一把火,應該就能把溫度提升上去,我覺得這一把火應該加在助燃上。」

農村的大鍋灶燒的柴火,如果有燒過這種柴火的人應該清楚,控制大火或者小火,有的時候不光要靠裡面柴火的多少,有的時候如果塞了太多柴火,裡邊沒有空餘的空間,火苗也燒不旺,塞的非常多,甚至溢出來的時候,甚至可能會把火苗給壓滅。

這是因為燃燒需要氧氣的原因。

「其實到明朝基本上就具備研究水泥的條件了,如果穿越到那個朝代,就不用費什麼心,儘管拿過來用就好了。」

朱棣一聽這話驚喜的不得了,連忙追問原因。

「因為明朝出現了新式木風箱,大大的提高了燃料燃燒的效率,只要用那種新式密封箱,然後配合著煤炭,溫度基本上可以達到一千六到一千八。」苗小姐說完之後還好奇的問了一句,「你們是要寫什麼穿越回古代的小說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