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哥救我,爹爹救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4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吾皇萬歲萬歲, 萬萬歲。」

「眾卿家平身。」

不用抬頭, 單從愉悅的聲音中便能猜出皇帝今日心情不錯。是啊,不光是皇帝,在場所有人心裡都鬆了一口氣。

力挽狂瀾不容易, 錦上添花的事情人人會做,一時間朝堂上俱是歌功頌德之聲, 無非是皇帝聖德昭昭,所以才得天護佑,免京城百姓受苦。

宋三郎臉上沒有什麼多餘的表情,君權神授嘛, 皇帝需要名聲, 下面人需要為自己前程鋪路, 各取所需。雖不屑為之,但理解。

畢竟, 想讓皇帝注意到絕非一件簡單之事,這需要無數的鋪墊和積累, 甚至還需要有一點點運氣加持才行。

就這幾句簡單的恭維之語, 不知道費了多少腦筋才想出來的呢,皇帝有那麼好取悅得麼?

明白了諸多不同的立場, 便能看清世間的真相。

正這時,就聽趙鴻煊清了清喉嚨打斷眾人恭維, 他目光在眾臣身上掃了一圈,最後落在宋三郎身上。

趙鴻煊緩聲道:「昔年文遠在中州賑災,勇謀兼備,當真力挽狂瀾救萬民於水火,朕銘記至今。

眼下用人之際,卿可願臨危受命,負責京城的災後事宜?」

「陛下信重,臣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望。」 宋三郎回答得簡短且堅定。

他絲毫不意外皇帝會點他的名,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他要將自己調回京城,就得提前做做鋪墊,眼下救災要調動多方人力物力資源,正是鋪墊的好時候。

宋三郎明白,其他人也不傻。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他要給宋三郎鍍金,否則昨日那等危急情況怎不讓宋三郎臨危受命?

還不是因為炸堤之事說出去名聲不好聽。

散朝之後,皇帝令宋三郎單獨留下,群臣議論紛紛。

不少人猜測宋三郎可能會是下一任宰輔人選。

楊志不以為意,只要忠親王不肯交權,朝廷的主要矛盾便是軍權之爭而非相權之爭,皇帝大概率是要宋三郎留在京城以防止忠親王繼續坐大。

所以,自己目前最大的對手仍是范盛。

不說眾臣心思,宋三郎出宮後即刻趕往戶部衙門,同時召集戶部、工部、兵部等人成立臨時「災濟處」處。

救災如救火,這雨會不會繼續下還不好說呢,必須做好兩方面準備。

其一、組織兵士、工匠、民工等人對堵塞河道進行疏通引導,加快通過運河往外泄洪,同時對一些危險河段採取加固措施謹防內城河道決口。

其二、組織人手迅速對受災最嚴重的南城進行救援。

宋三郎正安排著,景辰進屋來,三郎看了兒子一眼,景辰上前遞給他一沓文稿。

三郎垂眸看去——

文稿最上方用端正小楷寫著:關於災後救援的若干建議。

第一條,災情收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