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陳貴妃胡貴妃會對自己真心孝順?鄧太后心里清明著呢,以為給她上幾個尊號、把宮室修繕得華麗些就算好了?拍馬屁都拍不到點子上。
徐寧:措辭可真夠辛辣啊。
難怪太后娘娘平日總是板著臉甚少說話,這嘴巴叭叭的, 一般人還真受不住。
顯然鄧太后也憋得夠久了, 從先帝那時候就在忍,強迫自己不可露怯, 務必彰顯出世家貴女風範,到了景德帝即位,為怕給兒子丟臉,也只能壓抑性情天天聽那些枯燥無味的雅樂,這鬱結於心,脾氣能好麼?偏鄧家兩口子還時不時過來添堵。
直至昨日才真正暢快了一回。
鄧太后牽著她的手坐下,今日都是內親,就不必在外場了,只簡單在暖閣里擺了一班小戲。
曲目仍是昨日排的那些,但鄧太后新鮮勁尚未過去,聽著仍覺有趣。
她恍若無意問徐寧,怎麼懂得這些?
徐寧從進門就打起十二分精神,留心不出現任何紕漏,雖然她就為討好太后而來,但若太刻意或許會起到反作用。
遂含笑道:「妾身和姨娘以前住在鄉下時,常有小戲班子走街串巷,村里人齊聚一堂,兩個銅板就能從黃昏看到天亮,因此略微知道些。」
這個其實是雜糅了她前世經歷,小時候長在外婆家,逢到有人辦紅白喜事,都會請樂隊之類助興,那些老手藝人,本就吹拉彈唱樣樣來得,戲也會唱,雖然不及正經劇院裡那樣清亮悅耳,嗓子也因抽菸喝酒倒了不少,但在年幼的她聽來,著實別有一番風味——現在想想,她懷念的不過是童年。
鄧太后詫道:「你還去過鄉下?」
徐寧頷首,甚至杜姨娘也是從鄉下出來。當然,這輩子她都沒曾見過外祖,當初杜家因為家貧將女兒賣斷時,就白紙黑字寫明了,以後銀貨兩訖各不相干,無論發跡或者潦倒,都不必女兒再來操心。
杜姨娘很能體諒父母苦衷,實在家裡吃飯的嘴太多養活不起,怨不得她們,能給自個兒尋個好去處,就已經是莫大的恩德。後來她在誠意伯府站穩腳跟後,也曾試圖去找過那家人,奈何杜家早已搬走,左鄰右舍又不知去向,只得罷了。
照徐寧看法,這家人只能叫還有點骨氣,並不能說善良,真是一窮二白怎麼不賣兒子非要賣女兒?黑市上男娃可比女娃值錢的多哩。再者,口口聲聲一刀兩斷,卻還是把賣身錢給拿走了,當真「清高」得很。
沒機會再來往,堪稱幸事。
鄧太后聽說徐寧在鄉下長大,便不再言語,無疑觸及到她心事——當時她被趕去莊子時,可是連看戲的機會都沒有,只能遠遠羨慕路邊上的吆喝。
一時間不知道誰更慘。
這番推心置腹到底讓兩人距離拉近許多,沒一會兒,鄧太后就同她悄悄議論起戲台上那小旦的長相來。<="<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