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家父漢武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既然要大量生產,自然當有人主管負責。」劉據指向柏山,「不如就交給柏山吧。第一批東西就是他制的,沒人比他更清楚。便是我,對於具體的規格尺寸等細節也沒他了解。

「若另派他人,少不得遇到問題還得時常來詢問柏山。既然如此,不妨免了這層麻煩,直接讓柏山擔了此事就好。」

劉徹嘴角彎起:「擔了這事,是不是還得有個匹配的身份職位?」

劉據點頭:「這當然了,不然怎麼管事,怎麼服眾。」

小心思一目了然。

劉徹挑眉:「那你覺得什麼職位合適?」

「少府有若盧與考工。柏山年輕,不必一來就給予若盧令或考工令,更何況這兩處的正令都有人了,若盧令還是他師父公輸興。

「弟子一去就搶師父的位子或是與師父持平,不大好。柏山還在公輸家呢。但聽說旗下少令與郎中都還有職缺,便是不缺,這些位子也可增設。所以父皇看著辦吧。」

劉徹:……你都說到這個地步了,讓朕還怎麼看著辦?

如今軍械勤務之事歸於少府。若盧與考工都為少府從屬。若盧司軍械製造,多供給軍隊作戰使用。考工亦司軍械製造,但多供給京師戍衛。

所謂「多」,單指大多數時候,實則二者所造軍械供給是有諸多重合的。

馬具用處很大,除日常家養與運輸,需求最多的就是騎兵和斥候。

因此若要大批生產,劃歸軍備製造會便利許多,更好管理,速度也更快捷。而所謂軍備製造,確實若盧與考工最為合適。

劉徹打量著劉據,能說出這話可見是做過功課的,甚至還考慮到公輸興這層。

劉徹神色微閃,掃了下首的柏山一眼:「你倒是挺會替他討賞。」

柏山心肝兒都在顫,想推辭拒絕,又不敢。他是真沒料到殿下會為他求官職,還是如此重要的官職。

事前他全然不知道。欲說上兩句又無法開口。畢竟陛下與殿下談話,哪有他插嘴的份啊。他若插嘴,就是大不敬。

他這頭惴惴不安,劉據卻十分理所應當:「這是自然。跟了我就是我的人,我總不能虧待他。立了功就該為他請賞。

「父皇,別看他年輕,他擔得起的。剛剛也說了,馬具三件套的主意雖是我出的,可製作全是他。我就動了動嘴把式,並且只提了大致方向,其他都靠他補全。」

這話倒不是劉據故意抬高柏山,而是實事求是。

他並沒有從腦子裡搜尋出馬具的製作方法,只找到一個介紹視頻,還缺了大半內容。

因此他複述給柏山的東西不盡不詳,具體怎麼做,尤其尺寸、形狀、材質等細節把控,皆是柏山一遍遍琢磨推敲。

這也讓他明白,柏山是有自己思想的,也有自己的能力。

劉徹想了想:「武鋼車與弩的改良得到很大進展,公輸興所掌若盧那邊正忙著,此事便交給考工吧,封他為考工少令。②」

劉據十分滿意,雙眼含笑:「多謝父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