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烏孫結怨,將其推向匈奴,在匈奴的指使與控制下,難保烏孫不會阻攔使團回漢,或俘虜或擊殺,都有可能;更會擾亂大漢商貿,斷絕大漢與西域的商路連通。
劉徹點頭:「如此一來,你辛苦數年艱難打開西域商路的局面遭受重創,商貿計劃只能被迫擱淺。」
就國家利益而言,烏孫活著,且偏向他們,是眼下最合適且□□的局面。
對此,父子倆心知肚明。
身為帝王,自然是家國利益為先,劉徹將遷怒情緒按下,言道:「查查烏孫使團裡面可還有誰是二王子二公主的人,略有問題的都留下,確定完全沒問題的,放他們走。」
這個留下是怎麼個留下法,就不用劉徹多說了。
「不過……」劉徹眸中寒光閃過,「告訴使臣,我大漢寬宏大量,願意給他們一次機會,端看這次機會,他們抓不抓得住了。」
即便放歸使臣,也不代表事情輕輕揭過。大漢將這個問題拋給烏孫,端看烏孫如何處置,在聯盟談判中又如何顯示誠意了。
有這麼好的籌碼握在手裡,劉徹自然要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為大漢爭取最大的利益。
使團處置交待下去,行刺一事就基本告一段落。
被軟禁在萬國會館的諸國使團也全被查了一遍,確定沒有問題,這才再度打開萬國會館的大門,恢復自由。
經過這麼一鬧,眾人也沒了再逗留長安的興致,陸續啟程回國,不過在回國前都適當表達了態度,併購買了一大批物資,確定了初步商貿的決議。
總得來說,這一趟十三國使團來朝,大漢是獲利的,且獲利不小。
使團全部離開之時,已至五月,眾人將視線再度放回自家朝堂,敏銳地發現,有些東西不太一樣了。譬如劉徹對待劉閎的態度。
從前劉徹待劉閎也不錯,但僅僅限於不錯。而今劉閎因救駕重傷,劉徹幾乎天天要去蘭林殿看看他,陪他說說話,各類珍稀賞賜更是三不五時往蘭林殿送。
劉閎也十分機靈,藉此機會向劉徹求了塊令牌,獲得了可自由出入宮廷的准許。
帝王的態度決定大家的態度。
劉閎水漲船高,連帶著出現的不只是後宮眾人對他更為恭敬,就連皇親與朝堂也都高看他幾分,以探望傷勢病情名義前往寒暄送禮之人絡繹不絕。
東宮。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