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家木門通古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此一來在上樑溝就有六家人有棉被用了。

雖說除了蘇大榮家的之外,其他的四床面被都是林回星送給蘇大壯他們這些小年輕,但是現在那四床棉被的使用權都不在四個人的手裡。

蘇應勝的棉被只蓋了一晚上就拿去給了蘇大貴,山里陰冷潮濕,年輕人還好,身體底子好,忍一忍也能過去。

像蘇大貴這種四十好幾的中老年人確實不成了,常年的勞作不但損害了他們的骨骼,也在他們身上留下了不少的沉疴。

這天氣一冷,他們身上就各種不爽利了,加上人上了年紀就怕有個頭疼腦熱,是以蘇應勝他們有了棉被後都給了家裡的長輩用。

永國以孝治國,孝順是最基本的事情,之前林回星在青山郡還聽人說過,皇帝上位後定下的第一條政令,就是要優待老人。

也就是上樑溝沒有長壽的老人,在青山郡,年滿八十歲的老人,每月官府賜米一石,酒五斗,肉十斤,九十歲的老人,還加賜兩匹布。

在永國,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絕對不是空話。

八.九十歲的老人能吃掉多少米肉,官府每月賜下這麼多東西,老人們的家屬不也能連帶著享受。

其實越了解永國的法規,林回星就越覺得平都的那位元帝很矛盾。

沒錯,元帝一年一年地增加賦稅,讓普通老百姓叫苦不迭,但是他又善待老人,優待戰場上退下了的傷兵。

那些在戰場上受傷殘缺的兵卒雖然領不到老人那麼多食物,但每月也有米一石,肉兩斤。

雖說永國老人不多,但是連著打了幾年的仗,這傷兵可不少,每年光是給傷兵們的體恤,就不是一筆小數目。

偏偏元帝還是個有著鐵血手腕的君主,聽青山郡的人閒聊說,最開始也不是沒有人貪墨傷兵們的體恤,殺了好幾撥人後,才沒有人敢再動這個心思。

總之元帝提倡以孝治國,下面的人也有樣學樣,就拿這小小的上樑溝來說,那可真是每個人都是孝子、孝媳。

頂撞父母這種事情,那幾乎是不太可能發生了,這要真發生了,被老人告到官府去了,那可是要挨板子的。

「除了大華叔,這次大貴叔也得跟我一去去,他要去幫我辦文書,至於剩下的兩個名額,我想找兩個力氣大,心細的年輕人,但是除了之前的那些人之外,村里好像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了?」

這兩個人主要是幫林回星擔落地鏡和那些瓶瓶罐罐,這些東西不重,但是必須得加小心,可不能挑那種毛手毛腳的人。

好在村里這麼多男丁,蘇大榮稍微想了想,倒也找出了兩個合適的人。

都是二十七八的年紀,自己膝下養著兩三個孩子,上頭還有老人,這次交過稅後,正愁家裡銀錢不湊手呢。

林回星和蘇大榮找過去一問,那都是一千一萬個願意的。<="<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