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家木門通古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要是在現代,紅薯藤割完後種薯地里的紅薯都是要翻出來的,這種薯發芽後內里已經空了,雖然也能吃,但是味道並不好,在現代這種薯收上來後都是煮熟餵給雞鴨和豬吃的。

林回星已經種了好幾畝地的紅薯和玉米了,也就不在乎這種薯地里的這點出息了。

他準備就讓這一畝多地的種薯這麼長著,回頭村里人想種紅薯隨時都可以過來割紅薯藤,要是沒人要的話,他也可以留著這片地的紅薯掐嫩尖炒菜。

消耗不了的紅薯藤還可以上蘇大榮割了回去煮熟了餵雞和鵝。

還沒見過這紅薯的樣子,蘇大貴對這紅薯的興趣並不太大。

不過蘇大貴並不準備駁了林回星的面子,笑著道:「那感情好,這麼稀罕的莊稼,回頭我多多少少都要來討點苗子種一種。」

不知道蘇大貴心裡想法的林回星一臉認真地安利著紅薯:「別看這紅薯不起眼,其實它渾身都是寶呢,產量高不說,這藤蔓也是很好的飼料,養豬、養雞鴨都是好東西來著。」

紅薯有很長一段時間可都是作為主食存在的,這玩意兒味道甘甜,飽腹感也強,災荒年時不知道救了多少人。

最難得的是這紅薯還不挑土地,村裡的空地這麼多,只要有心,回頭在林回星地里割兩背簍紅薯藤回去,在那些空地上隨便種一些,等到秋天也能收穫不少口糧了。

不過任林回星說得再天花亂墜,他地里的紅薯藤暫時也沒有多的了。

雖然地里特意留了一些,但那都是必須保留了,要是把所有的紅薯藤都割掉了,這些種薯就不一定能夠再次發芽了,有一部分紅薯藤在地面進行光合作用,它們才能積蓄能量再發嫩芽。

和紅薯相比,現在上樑溝的村民最上心的還是造紙的事情。

林回星查看過所有的醃料池,確定蓄水都沒有問題後,直接大手一揮道:「行了,我們可以開始處理稻草了。」

造紙也不是什麼稻草都能用,得切掉稻草頭部接穗的部分,只要中間的秸稈,

處理好的秸稈要泡在放了石灰水的醃料池裡漿制一段時間。

經過五到七天的石灰水浸泡後,再把這些稻草從池子裡面撈出來蒸煮,等到稻草里的纖維徹底軟化後,還要把稻草切碎,用石碾或者人力等把漿料搗打成泥膏狀,使漿料中的纖維分絲和帚化。

經過這一步,紙漿就算是初見雛形了,之後把膏泥狀的紙漿和水一起加到醃料池子裡,就可以進行抄紙入簾了。

造紙的過程比不複雜,造紙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林回星選的是耗時最短的一種。<="<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