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裴鏽態度比較模糊,不願擠在中樞和郎靈寂相爭,主動請辭,只挑了個在翰林院掌管典籍的秘書丞閒職。
河東裴氏和琅琊王氏的關係比較曖昧,處於灰色地帶。河東裴氏與琅琊王氏有世代姻親之好,王姮姬母親的娘家正是河東裴氏,裴鏽在成婚前更愛慕過王姮姬一段時間,不願與王家為敵。
世家大族之間盤根錯節,往往你的利益就代表我的利益,琅琊王氏倒了旁人未必有好下場。裴家敏感嗅到了這一點,拒絕給司馬淮當槍使對付琅琊王氏。
不單河東裴氏,龍亢桓氏,陳郡謝氏,范陽盧氏……亦是如此。
司馬淮本想利用北方聲望更高的士族制衡琅琊王氏,這一步棋算是廢了。
士族根本不配合,亦不聽皇帝詔令,靠他們對付琅琊王氏是痴心妄想,他們只認其家而不認其君。
司馬淮暗中憤恨。
裴鏽既辭,尚書局的位置便空下來。
朝中對郎靈寂錄尚書事的呼聲很高的,畢竟郎靈寂多年來積攢聲望,為百官之首,又堅決捍衛貴族的利益,維護九品官人法,便是合併尚書局、中書省為一個大丞相之位,郎靈寂也是當得的。
司馬淮極為恐懼郎靈寂的權勢進一步擴大,又不得不顧忌百官的呼聲。
他靈機一動,稍稍耍了個心眼,使孫壽與郎靈寂共同錄尚書事。同時為了避免郎靈寂身兼二職,順理成章地移他的中書監為中書令。
如此,郎靈寂的職位便從原本的中書監,變成了中書令加錄尚書事。
這安排深堪玩味。
既滿足了百官要求,又壓制了郎靈寂。
錄尚書事就別提了,虛銜而已,和孫壽權力平分,力量大大被掣肘。
中書令雖與中書監一字之差,權力也是天淵之別。中書令只能草擬決策,實際執行還是交給尚書僕射和尚書令,也就是交給孫壽。
郎靈寂明升暗貶,失了中書監之位,相當於變相被移出宰輔群。
他手裡還有一個之前冊封的驃騎大將軍,仍屬虛銜。他是掌行政的文官,一年到頭去不了戰場幾次,手裡無實際兵權,驃騎大將軍完全是雞肋。
郎靈寂手中可以說沒任何實權了。
至此,皇帝的用意呼之欲出。
——克制郎靈寂,打壓琅琊王氏!
誰再看不出皇帝對郎靈寂的忌憚之情,無異於一個瞎子。
郎靈寂平日看似為第一權臣,掌握中樞,高高的雲巔之上,實則終究為人臣子,只要皇帝小手指輕輕微調一下,他便喪失了手中所有實權,變回昔日那個血統寒微、偏居一隅的琅琊王。
命運如此弄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