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他說不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國家大事,商界博弈,娛樂秘聞,這一切都屬於新聞中的著重點,一經發出,自然會有不少的瀏覽量和關注度。

但那些在底層掙扎的民眾呢?

那個十六歲就在派出所辦公大樓自殺的少女呢?

那些無數為生活奔波,卻仍舊受到不公的人呢?

這些無人問津的弱勢群體,該怎麼辦呢?

他們大部分人沒有渠道,沒有力量去申冤,去抗爭。

而這些,才是她起初想當記者的意義。

五月中旬的深夜,俞秋雨已經沉睡,而黎知晚顫著手喝完晚上的藥,合上了寫了一半的電腦,走去窗台,一遍遍的問自己,這份工作的意義在哪裡。

第131章 「跟我回家住。」

五月下旬時,黎知晚順利參加完畢業論文答辯,路陽對她的論文非常滿意,還在想著推薦她出國留學,但被黎知晚婉言拒絕,說以後有時間了一定去。

路陽無奈之下只好請她吃了頓飯,預祝她後期畢業順利。

她是路陽當上博導之後帶的第一位學生,對她寄予厚望,生活中也很關心她。

黎知晚一直都很欣慰的是,自己雖然出身不好,又遭遇了那麼多苦難,但好在本科和碩士期間遇到的老師,朋友,都是真心待自己。

這也是她這些年得到的為數不多的溫暖。

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後,黎知晚和俞秋雨除了忙著在報社工作外,還抽時間去找合適的房源。

學校最多可以住到六月底,就得搬出去。

最後俞秋雨選定了一處離報社不遠的小區,兩室一廳,租金也合適。

她付了定金,說等六月底了再搬過去。

六月初時,網上有關宋婉的消息鋪天蓋地,但顧禹謙從來沒正面回應過兩人的關係,網上營銷號一通胡亂宣傳。

黎知晚很少關注娛樂新聞,就連負責的幾個商界新聞也分給其他同事,她則挑起了最不受關注的版塊:社會新聞。

社會新聞需要經常跑外勤採訪,又辛苦,成效又低,京北城哪裡出事情就必須立刻趕過去現場,報社裡很少有人願意主動承擔,一聽黎知晚要主動擔起這個苦差事,其餘同事自然欣然接受。

只有俞秋雨會心疼的說她,每次看到她頂著驕陽跑出去採訪,都會說:「知晚,你沒看這活大家都推脫著不願意去幹麼,你幹嘛要主動去啊?咱們報社這個社會新聞版塊本來就比較涼,我們也不靠這個賺錢,你何必這麼辛苦啊?」

黎知晚背上攝像機和採訪用具,淺笑著說:「秋雨,這些一直都是我想做的。」

很多時候,她都覺得這一生何其短暫,總要做一些想做的事。

趁著還活著,還有力氣,或許以後沒有這個機會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