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鏡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4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蒙堅想了下,:「你是說,夏王鑄造的九州鼎?」

「是。我在想當今既然要尋驪山秘密,為什麼不尋找九鼎?」

蒙堅邊走邊說:「這種事嘛……外人不清楚,我倒還真知道一點。」

據蒙堅說,他們祖上一直都有「記史」的習慣,有不少古書留下。其中就有一些唐時蒙家人的記錄。

彼時武后干政,在她的影響下,女子地位漸高。蒙家就有位女子改名換姓成為武后的心腹之一。等武后成了武皇時,那位蒙家祖先接到陛下密令,要重鑄九鼎。

蒙家這位先祖實在是個能人,以女子之身受武皇重用,等武皇駕崩後,新皇登基,她也沒遭到清算,太太平平活了下去,成親生子。所以這卷書記錄的東西其實挺多。

武皇鑄九鼎,命各地征勞役,開銅礦,獻萬斤上等銅……熱熱鬧鬧地準備起來。

外人眼裡,九鼎歷經幾年順利鑄成,並分別置於青州、徐州、揚州、兗州等九地,做九鼎鎮九州之意。

唯有那位蒙家先祖十分擔憂,曾向武皇上密折,道九鼎似有異狀。九州各自放置鼎的所在均有怪象頻出。

後來,武皇登驪山,驪山出現巨大變故,封過一段時間。待唐明皇即位後,驪山解封,大修行宮,將分布九州的九州鼎帶回,全部放在驪山中。

之後,驪山就又出了怪事。

再後來,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亂,長安城破,唐明皇倉皇出逃,馬嵬驛兵變,楊貴妃被迫自盡……

不過等到這時,就輪到了那位先祖的孩子繼續記錄了。

他記載道,九州鼎再次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直至今日,再沒有一位帝王要尋找九鼎,或是重鑄九州鼎。

蒙家先祖猜測,這是因為九鼎似乎會引來災禍。

蒙堅大致說完了,轉個頭看一眼已經落到兩人身後的鼎,忍不住笑:「你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才想到九鼎?」

姜遺光說自然是,蒙堅就說九鼎早已失傳,就算還在,也不可能放在這裡。

他還小聲提醒姜遺光,在外面別說什麼找九鼎這種話,那是大逆不道。

姜遺光很清楚,所以他才更想問個明白。

他的母親要他找的九鼎是什麼呢?是最古老的夏王鑄造的九鼎,還是武皇所鑄九鼎?或是別的?

不論如何,宋鈺不可能不知道九鼎所代表的含義,她讓自己找九鼎,真是九尊鼎?還是……指代帝位?

如果真是帝位,那不是和陛下可信這條衝突了嗎?更何況,姜遺光不覺得她會讓自己去求帝位。

或許是帝王的某些象徵?

說話間,他們走到了牆邊,其他人都聚在了一起。這地底下安靜的很,剛才他們說話的內容除了刻意壓低聲音那幾句,其他的大半都被聽了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