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是在書院做事,便是有賞有罰,堂長的疏忽以致百姓們不了解此等大事,便由堂長在縣中最繁華的地界宣傳,務必讓大部分百姓知曉。」竹清說,光是權貴們知道還不行,需得平民百姓的兒女也參與進來,打破世家壟斷知識的局面。
「再有,我奉命,在大陽縣開設啟蒙班,所有孩子都能上學,啟蒙班有天賦的,再送進碧桐書院。」
「所有孩子?」連監院都忍不住驚呼,這有多勞民傷財,不用細想就知道。
「啟蒙班在哪裡開辦?若是太遠的地方,恐怕不能送孩子來。」一位醉心書籍的先生開口,他就是普通農家供出來的體面人,對底層百姓很是了解。
「山長不要以為人人都想孩子讀書,有讀書天賦的,卻因著家中貧困,連使幾個銅板坐牛車來碧桐書院都捨不得,更別提買筆墨紙硯,書籍等等,只怕啟蒙班也是難以開辦。」其實現在也有啟蒙班了,除了官府開的啟蒙書院,便是一些多年考不中的秀才辦的私塾,只是這些,都是需要大把大把銀子撒下去,才讀的起。
民生之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且官府開辦的啟蒙班,招收的都是家中有錢有權的孩子,一般人上不起。而私塾先生質量良莠不齊,教出來的學生一般般,如此循環,能真正出人頭地的百姓孩子,那可是少之又少。
除非極其有天賦。
「這點你們不用擔心,我既到了這大陽縣,定會把事情做好。」竹清早知此行艱難,不然,陛下隨便派一個人來就好了,哪兒還用得著她?
不是她自傲,她腦子裡裝著的,是後世的精華,便可以跳過大錯誤,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學堂。當然,也得因地制宜,可能過程中還是會有一些小錯誤,那也是正常的。
竹清預備在碧桐書院附近開辦啟蒙班,再設宿舍,上二十八天便休息兩天,小學子們回家上學,皆由書院統一派人接送。這也是蕭扶風在北安州的做法,事實證明,適用性還是挺強的,可以直接拿來大陽縣用。
如此,再有每個學子先在粗糙的草紙上練字,一個學期之後,看習字的程度,勤奮刻苦的與天資聰穎的可以派發中等的文房四寶,那些心思不在上頭的,便再寫一個學期的草紙,再不行,便使他歸家,書院不收不用功的。
連練字這種不需要上等天賦的事都做不好,竹清可不會允許他們在學堂占用資源。
頭一回辦這種完全由官府出資的學堂,想必不少百姓都會送孩子來試試,這便是下了規定——不專心的不要。
竹清一邊想一邊放空自己,等她回過神來,已然是到了碧桐書院。
堂長被罰了,自覺丟份,現在是學長介紹碧桐書院,「山長,碧桐書院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早些年不溫不火,等善用館出了好些能人之後,其中兩個還是從碧桐書院出去的,書院就開始出名,壓過了城東的瀚柳書院與城南的文德書院,只不過兩家書院底蘊還在,已我們碧桐書院一直存在鬥爭。」
碧桐書院門口很是樸素,大門也無甚雕花刻獸,只簡簡單單的掛了倒福,往裡走,鵝卵石鋪就的石子路分別朝向三個地方,最左邊的路是通往一棟三層小木樓,中間的則是去學堂,最右邊的是學生們的住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