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清的想法不錯,當即就有官員露出嫌棄的表情,與商戶勾連在一起,一身銅臭味!
「二則便是劉大人講到的百姓們不讓孩子讀書。這是真的,當初暉桐書院招收學子也經歷了一番艱難。」竹清長長的嘆氣一聲,說道:「特別是以耕田為生的百姓,一年到頭都要侍奉土地,家裡人手不夠的,七八歲的孩子也要下地耕種。如果讓他們送孩子去上學,家裡活計沒有人干,他們肯定不會願意。」
讀書當然可以,前提是家裡寬裕。家裡人都快吃不上飯了,正需要人手幫忙,他們也會思量送孩子去值不值得。
要開辦面對平民百姓的書院,最快能落成的除了繁華的地界之外,也就只有文風鼎盛的大州了。
「不過——」竹清停頓了一下,「北安州剛剛歸順陛下時,不也是算不得富裕?甚至基礎的設施都沒有建設完成,可如今也把書院辦的井井有條,像管侍讀,正是來自北安州,如今高中進士,為陛下、為大文分憂。」
她這話的意思是,北安州當初經濟沒有發展起來都能培養出管樂弦這樣的人才,更何況別的州縣?有困難就克服一下,千萬不能還沒有做就說辦不了。
「朕覺得少師一番肺腑之言很有道理,愛卿們皆是通過層層考試選拔出來的人才,面對那一點難處,想必是很容易就能解決。既如此,朕就命各州的知州、縣令興辦此事,又著朝中的大臣輪番去檢查成果……少師竹清與北安州知州蕭扶風統領大文開辦書院的一切事宜。」
嗯?竹清抬頭,讓她與蕭扶風抓這件事?
皇帝說道:「少師與蕭愛卿都有過經驗,你們便下到各州各縣,去指點他們,務必要妥善處理開辦平民書院的事。」
「微臣遵旨。」竹清確定了,她接下來又有的忙了,大文如今有三十一個州,一百五十個縣,其中上縣三十五個,中縣七十八個,下縣三十七個。要是每個縣都呆個幾日,這也得差不多一年時間了。
「陛下,蕭大人如今忙碌著北安州的治理,恐怕沒有時間去開辦書院罷?」有大人提出疑惑。
因為北安州特殊,所以蕭扶風這個知州擔任的時間是比規定的要長了許多,很多官員私底下嘀咕:看蕭扶風這個樣子,不會是一輩子呆在北安州了罷?
「北安州歸順、治理皆已經完成,蕭扶風立有大功,自今日起,朕會另外派遣官員去北安州,至於蕭扶風,升為工部右侍郎,與少師一樣,外派到各縣指點官府。」皇帝說罷,已然有許多人暗地裡吸氣。
侍郎,離尚書只有一步之遙,毫不誇張的說,她身上有功勞,哪怕是接下來在工部碌碌無為,熬資歷也能熬到尚書的位置上。
竹清心裡為蕭扶風高興,侍郎欸,而且是工部的侍郎,工部是甚麽地方?掌管全國的工程建設、屯田水利、山林捕獵、軍器製造等等,與蕭扶風在北安州做的事差不多,她去了工部,豈不是如魚得水。
聖旨快馬加鞭送去北安州,竹清回到了少師府,也要開始收拾行李,等蕭扶風回京述職完,她們就要外出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