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她們還去了其他幾個村子,入目皆是荒涼,有一些房屋甚至結了蜘蛛網,已經沒有了人住。
竹清臉色凝重,「人口流失這般多,常知州可有上奏給陛下?」一般來說,知州是有權力限制百姓出入的,但很顯然,常知州並沒有這麽做。
「奏摺似乎被人攔下了,下官屢次上奏,也沒個結果,不得陛下的旨意。」這正是常知州帶竹清與蕭扶風去黃梨村的目的之一,希望通過她們兩個讓陛下知道,隨州已經到了不得不休養生息的時候。
「既這樣,隨州暫時就不適合開辦書院了,你別急,我寫信告知陛下,延緩隨州開辦書院的時間。」竹清說,沒想到這個下州情況竟然如此壞,但她也沒有偏聽偏信常知州的話,而是和蕭扶風商議,私底下調查,如果屬實,再告知陛下。
*
十日後。
竹清寫信,蕭扶風就在一旁與常知州聊天,大抵都是百姓們謀生的法子有多少,最後發現,背井離鄉居然算是不錯的辦法了。
「像之前我們看見的那個梨花嬸子,我認得她。她夫君是去年戰死沙場的士兵,骸骨送回來時,當場便哭暈了。她守著一個兒子,日子艱難,怕下回徵兵把她兒子征去了,所以想著離開隨州。」常知州說,「隨州百姓多女兒少兒子,小娘子們嫁去外地,漸漸的,隨州出生的孩子就少了。」
多種原因結合在一起,才導致了隨州情況的惡化。幾十年前的戰役致使家家戶戶無男丁,如今又屢次徵兵,百姓們寧願捨棄家鄉也要外遷。
常知州見竹清把信交給了馬上的人,激動地說道:「下官替隨州百姓多謝兩位大人。」他彎腰鞠躬,再次抬頭,竟熱淚盈眶。
又過了五日,陛下的聖旨隨著欽差到了隨州。與此同時,京城中發落了一批官員,正是負責從各州徵兵的以及瞞而不報的一位尚書。
隨州暫時不用辦書院,竹清與蕭扶風無事做,要走了,常知州送別兩人,「待到重逢時,兩位大人一定會看見隨州興辦書院,家家戶戶都有孩子在書院讀書。」
「會的。」蕭扶風應了。
「隨州……果然人還是要多出去走走,我們在京城,哪裡能知道一地民生?」竹清感慨,她與蕭扶風走遍了整個隨州,所過之處只能感受到一片死寂。
「有多少人關心百姓呢?大多都是不想影響自己的政績,故而選擇瞞報,像常知州這樣的大人,肯定是不多的。」蕭扶風臉色沉了沉,之後瞧了瞧竹清,又問道:「賀歸霖給你寄的信,你怎麽都不回信?我以為你們兩個彼此心悅?」
「免得影響他打仗。再說了,我與他又不可能有甚麽。」竹清把信件放好,又與蕭扶風聊起接下來要去到的州。
「我們這般到處走,竟像是遊玩了。要是走遍了整個大文,回去之後我要寫一本游志,讓天下學子不用出門就能一覽別處風光。」蕭扶風摸著下巴,竹清想了想,笑了,「陛下撥銀子給我們,我們還是公費旅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