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而有了足夠多的金銀,也就足夠劉昌改良幣制了!實際上,如今在遼國,大宗交易已經開始使用黃金,遼國這邊本來就產黃金,劉昌順勢叫人鑄造了一批精美的金幣,成色很好,上面的花紋也很難仿製。只是叫劉昌頭疼的是,遼國境內金幣流通倒是沒問題,但是,這些金幣一旦落入了漢國商人手裡,很快就會成為金餅,最終的歸宿多半便是陵墓。這些黃金作為天然的貨幣,幹啥不行啊,為什麼要埋到地裡面,是怕盜墓賊沒錢花嗎?為什麼霸陵是後來被盜次數最少的,別以為是因為那些人敬重劉恆的品行,說白了,是大家都知道,霸陵裡面沒多少陪葬,挖霸陵不划算!像是劉徹那個窮奢極欲的,誰都知道這傢伙有錢,還捨得陪葬,所以茂陵就多次被盜,最後連自個屍骨都沒保住,何苦來哉呢!

第84章

實際上,劉恆現在就深受貨幣之苦,他之前放開了鑄幣權,結果就是,中央的貨幣受到了來自吳國和遼國貨幣的雙重衝擊。遼國的銅幣更精美,而吳國的銅幣呢,更實在。

遼國之前是跟著長安走,呂后搞了個七銖錢,遼國一開始也是搞的七銖錢,但是七銖錢並沒有那麼方便,因此,很快,劉昌就改成了五銖錢。五銖錢成色好,重量合適,又是經過時間考驗的貨幣,所以五銖錢很快就被百姓所接受。而吳國那邊,他們就純粹是以本傷人,吳王劉濞的確愛民如子,但是,他的民起碼也得是黔首,奴隸什麼的,那連牲畜都不如。家裡有個大牲口是需要好好伺候的,而奴隸嘛,純粹就是消耗品。

吳國能一直在南方做大,其實是建立在許多奴隸的血淚上,他一直以來跟東甌和閩越常有些磕碰,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掠奪奴隸。這些奴隸被送入礦山,在非常艱苦的環境下採礦冶銅,鑄造成銅幣。吳國的銅幣也沒有固定的規格,最輕的有三銖錢,最重的有半兩錢,含銅量維持在摔在地上不會碎成幾瓣的程度。這就足夠了,不會被劣幣打得抱頭鼠竄,又保持了足夠的利潤,在通行之後,迅速開始強勢占領市場。當然,吳國這些錢放到遼國是不行的,遼國只認自家發行的錢,他們的五銖錢之所以盛行,就是因為與遼國貿易的持續增長,即便是吳國要來遼國做生意,也得用遼國的五銖錢和金幣。

只是,即便劉恆對於經濟上的事情並不是很懂,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市面上通行的都是其他人鑄造的錢,那根本不是什麼好事,劉恆又不能否決自己之前說的開放鑄幣權的話,如今也只能通過魔法打敗魔法,他需要的是,有足夠對抗吳國錢的錢。但是劉恆又不能自己親自下場,這顯得吃相很難看,所以,他需要一個知情識趣,願意背鍋的白手套。

而在劉恆琢磨合適人選的時候,劉昌這邊已經迎來了匈奴過來和親的公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