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漢其實也缺糧,但就算是缺糧,他們也沒有從遼國購買的意思,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漢地邊境距離遼國倒是沒有千里,但是他們顯然不願意將自己的命根子維繫在遼國的手裡,萬一馬上要打仗,結果遼國這邊斷了糧草,那不是坑嘛!因此,他們寧可花費大力氣自個往邊關運輸,也不會從遼國購買。民間也不樂意採購遼國的糧食,因為遼國只出口加工後的糧食,這些儲存時間短,還得額外花一筆錢購買油紙油布將其包裝好,免得路上遇上雨雪天氣導致糧食霉變,比起其他的商品,占據的地方大,利潤率也不夠高,與其買糧,還不如花同樣的錢買酒呢,帶回去更賺!
總之,遼國能做到的事情,放在大漢,是難以做到的,劉恆又不像是楊廣這等自負且心急的人,滿腦子的主意,恨不得立刻就轉化為實際行動,最後步子太大,不僅扯著蛋,還將自個的命和國運都給輸光了。劉恆做事是典型的黃老一派的治國手段,講究的是春風化雨,順其自然,總之不能蠻幹!不像是他兒子劉啟,說干就干!
劉恆也搞不明白遼國內部運行的邏輯,似乎所有人都得到了好處,但是這樣的情況,真的存在嗎?這讓劉恆很是懷疑!
坐在宣室殿裡,劉恆研究著遼國的情況,大漢的細作看到的也都是些表面現象,反正在細作送過來的情報裡面,遼國一切都井然有序,各行各業都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官員各司其職,簡直美妙得如同書上所說的大同一樣。劉昌忍不住深深地嘆了口氣,低聲說道:「如此,將大漢交給他,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吧!」
一邊伺候的宦者令深深地低下頭,當做什麼都沒聽見。對於伺候天子的人來說,很多時候最好不要長耳朵,也不要長嘴,知道的事情多了,並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是催命符。這位宦者令可不是原本伺候劉恆的人,原本在代王宮伺候劉恆的宦官到了長安之後,就因為原本伺候劉恆的情分,做了中黃門,結果就是給外頭泄露了一點消息,之後便消失在了永巷之中。有著這樣的前車之鑑,如今這位宦者令自然也就識趣了許多,在御前侍奉的時候,只當自己是個聾子啞巴。不僅如此,他還得管好手底下那些宦官,免得這些小黃門嘴上沒把門的,在外頭泄露了什麼消息,連累到自己。對於天子來說,要對付某個外朝的臣子,那要花費一些心思,起碼得有合適的罪狀,而他們這些宦者,根本就是天子家奴,他們本來就是獲罪被施加了腐刑充入宮廷為宮奴,生死沒人會在乎的,天子甚至都不需要開口,一個眼神就能決定他們的生死。<="<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