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他們出了函谷關沒多久,長安那邊的詔書還有相關的符節就送了過來。劉啟知道是自家父皇默許了自己的行動,覺得自家父皇是覺得自己輸定了,給他的一點憐憫,心中懷著一團怒火,一路向遼東而來,沒多久就發現作為官道的馳道已經荒廢不堪,反倒是隱藏在田野中的那些商人行走的道路非常熱鬧,路面即便有些開裂的地方,卻頗為平坦,也沒什麼黃土飛揚,問清楚情況之後,頓時心情就變得非常複雜。一邊覺得商人實在是有錢,一邊又覺得地方官府尸位素餐,以至於連官道都修不好!
竇嬰這會兒也還是個熱血天真的年輕人,事實上,他一輩子都有些天真,竇嬰並非竇長君和竇廣國的兒子,而是侄子,竇嬰的父親早逝,因此,從小就養在竇長君膝下,後來劉恆做了皇帝,立竇漪房做皇后,便去清河尋訪竇家人,竇家人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過不同於竇長君、竇廣國接受的是黃老之學,竇嬰學的卻是儒學。對於竇嬰這樣的身份,他的先生自然是將他往各種真善美去教,如此才能擴大學派的影響力,因此,竇嬰這會兒還是滿腦子都是致君堯舜上的想法。
竇嬰看著這番景象,忍不住就說道:「這種事情,這邊郡守知道嗎?」竇嬰琢磨著,雖說這路距離官道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稍微走遠一點,也就看見了。雖說肯定要比官道窄,但是綜合算起來,肯定比官道好走,這修路不比其他,需要用的人力物力都是不少,這不驚動地方官府才怪!偏偏這路最後修成了,竇嬰直覺裡頭應該有貓膩。
劉啟冷笑一聲:「彼輩若是知道,那就是其心可誅,若是不知,那便是無用至極,總之,這等人哪裡堪用!」
劉啟在這邊發狠,竇嬰倒是被劉啟話語裡面的殺機給嚇了一跳,他想要多勸一句,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勸。他也不是不通俗務的人,這會兒便說道:「這些商人能夠修成這樣的道路,只怕在遼東獲益極豐,要不然,他們也不至於如此!但凡這事被捅出去,只怕他們就得被遷到關中霸陵了!」
劉啟對商人可沒什麼好感,或者說,在封建時代,作為統治者,很少有人對商人有好感的,對他們來說,商人就是蛀蟲。劉啟雖說崇尚的不是法家,但是也是看過申韓之學的,對商人那是看不上的,這會兒瞧著這些商人居然能自個掏錢修路,愈發心裡有了想法。
不過,對商人有想法,不代表他們會對商人的一切都棄若敝履。既然有好路走,誰會堅持在官道上吃灰,因此,很快,他們就上了那條水泥路。
雖說被那些商人雇來維護道路的人發現劉啟他們車馬上並沒有掛著相關商家的標誌,但是這些人一看就不是好惹的,只怕是權貴子弟,他們便當做什麼都不知道,直接讓人過去了!畢竟,就像是竇嬰所想的那樣,這些商人能將路修起來,自然是得到了地方衙門的默許的,為了疏通還花了不少錢,官府自然也知道這條路的好處,所以,在需要的時候,他們其實也寧願走這條路,而不會走看起來更寬敞的官道。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