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因為漢家一直以來執行的小家庭制度,所以,民間常有生子不舉之事,因為生下來之後也未必養得起,地方上的官吏拿捏小民的手段也很多,漢家戶籍是有漏洞的,有一個漏洞就是戶籍上的年齡,孩子生下來,可沒有零歲的說法,生下來就是一歲,遇上個心懷惡意的,給你寫戶籍的時候,多添個兩歲,那麼,你就得提前年給孩子交口賦,孩子還沒長成,就得去服勞役,一個還沒有真正長成,從小營養不良的孩子,去參加遠超過他能力的勞役,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就算能承擔口賦,孩子順順利利長大了,但家裡多一口人,將來分家怎麼辦,分不到家產,那這個孩子將來就會淪落到下一個階層裡頭去,比如說給人做贅婿,而這個時候,贅婿其實就跟刑徒沒什麼區別。

這還只是一個很小的問題,其他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多的是,一開始劉啟還恨不得直接提劍殺人,到後來,劉啟已經無話可說。尤其出了函谷關,老劉家的影響力也沒那麼大了,地方上的郡守如果跟豪強沆瀣一氣的話,那麼,他們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他們想要做什麼,下面百姓都無力抗衡。更重要的是,百姓其實不管這到底是誰的過錯,他們只會將怨恨放在劉氏身上,誰讓漢家天子姓劉呢?

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再看到遼國如今的光景,劉啟只覺胸中一個鬱氣幾乎要噴薄而出,他不得不承認,劉昌真的幹得很不錯,但是,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劉啟坐在那裡,眼神變得無比迷茫。

同樣迷茫的還有竇嬰,他學的那些學問比較務虛,不夠務實,他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但是具體怎麼做,為什麼,他很難搞明白。他只覺得自己從前學過的那些理論受到了無比的衝擊,一時間已經對自己那些所學開始懷疑了起來。

劉啟跟竇嬰兩人跟入了魔一般,乾脆也不走了,就留在移民署,天天盯著移民署的運作,移民署的官員勸了他們幾次,見他們不聽,最後也便聽之任之,這裡也沒什麼機密,想要複製很容易,只要你肯源源不斷地掏錢。

移民署就是這樣一個吞錢的怪物,各個作坊還有那些想要開發自己封地的貴族們也對移民署有捐助,為的就是能給自家多弄一些移民過去,但是,這些錢投進來,也就是減少了朝廷對移民署的撥款,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別的不說,給那些掮客的好處就不能少。

這個世上,很多事情的邏輯都很簡單,只要生產力跟得上,那就少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那是你錢還不夠多。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要不是漢武帝得了自家父祖兩輩人積攢下來的家產,就他那個敗家子的德性,可撐不住打幾次匈奴,不用等到他晚年,中年就要財政崩潰,民不聊生了。

而移民署這邊雖說提供基本的技能培訓,但是也就是個基礎,認識一些常用字,會算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九九乘法表,差不多就能成為一個初級的產業工人了,所以,一個移民在移民署其實待的時間並不會很長,然後就會根據他的想法,給他足夠多的選擇,讓他自個選,是想要分田分地,還是想要去工坊做工,另外就是去什麼地方,哪類工坊,總之,遼國境內各行各業都缺人,移民從來都是供不應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