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除了一小部分比較開放的學子投入了心學的懷抱之外,其他幾個派別,在遼國根本混不開,只能一門心思留在大漢,等待時機。而其他學派卻是得到了遼國那邊的資助,也開始大開方便之門,跟儒家搶起了生源。人家也是在投資未來,他們覺得,劉昌十有是下一任漢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徒子徒孫也正好能趕上為新君效力。
不管怎麼說,這些學派活躍起來之後,劉恆選擇也比較多,比起用這些已經失去了父輩的能耐乃至心氣的二世祖,劉恆更喜歡用沒什麼根基的人,這些沒什麼根基的人想要在朝堂立足,只能依賴於他這個天子的信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恆真不打算再慣著這些所謂的功臣之後,沒錯,他們是功臣,但是大漢給他們的還不夠嗎?結果呢,一個個打著忠君愛國的旗號,實際上都是一幫亂臣賊子。
不過,哪怕這些功臣之後,小辮子一大堆,實際上,只要願意去找,朝堂上這些人,哪個真的就沒有把柄呢?大概也就是申屠嘉這樣的,一直以來嚴於律己,沒有真正觸犯過律法。其他那些,別說是私底下的作派了,就算是在公開的場合,出格的事情也是有不少的。只是,劉恆也不能因為這些事情就對這些功臣之後下手,這難免要被人說成是刻薄寡恩。可若是他們自個牽扯到謀反之類的事情裡頭,那就不一樣了。謀反就是典型的不可赦的罪名,但凡是摻和到了這事上頭,你越是有功,越是皇親國戚,越是要追究,因為普通百姓謀反,或許無非就是吃不飽肚子,受了欺壓,除非是遇上亂世,否則的話,等待他們的只有被鎮壓,他們本身造反也不像是李逵那樣,什麼「殺上東京,殺了皇帝,奪了他鳥位」之類的。而輪到這些人造反,他們是有取而代之的本錢的,所以,一般平民百姓造反,朝廷一般就是誅殺首惡,從者不會從重處理,而若是官員貴族造反,那就是九族跟著陪葬的下場,因為他們有造反的能力和動機。而對於那些官員貴族來說,一旦上頭想要用造反謀逆之類的罪名來收拾你,那麼你最好真的在造反!
劉恆如今就是在釣魚,結果這些志大才疏的二代們,還真的上鉤了。這裡頭也有李達的推手,當初呂氏就是因為意圖謀逆這個罪名被斬盡殺絕的,那麼,呂家的仇人死在這個罪名上頭,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所以,李達的人一直也在暗地裡頭挑撥離間,叫這些人一個個生出了不安分的心思來。比如說,陳平的孫子陳恢,陳平的兒子陳買只做了不到三年的曲逆侯就去世了,爵位傳到了陳恢手上。如果說陳買還算是小心安分的話,陳恢就沒這個優點了,陳恢就是比較典型的那種三世祖,他從小富貴,養尊處優。陳買成長過程中,經歷過陳平被各種猜忌,不得不低調做人的階段,而陳恢懂事的時候,已經是呂后執政期間,呂后倒是挺喜歡用陳平,因為陳平這個人,是真的很好用。沒有經歷過陳平的低谷期,陳恢自然養成了傲慢跋扈的性情!
陳買活著的時候還管得住兒子,陳買一死,陳恢在家最大,他自覺曲逆侯一脈功勞蓋世,結果祖父一死,自家就被遺忘在封地,心中很是憤憤不平。陳家又有人總是在陳恢耳邊憂心忡忡,表示天子若是想要立遼王為嗣,那麼,陳家必定會被清算,到時候,陳家的富貴也就到頭了。
陳恢聽著,哪裡願意坐以待斃,他倒是吸收了周勃的教訓,沒有明面上弄什麼甲士護衛,私底下卻是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又跟劉濞那邊交流甚密。陳平初封的時候,在一眾功臣之中並不出挑,但是他多次因功益封,曲逆侯一脈食邑產業也因此愈發壯大起來,所以,曲逆侯封國裡頭,好東西還是不少的,陳恢還私底下從遼國購買精鐵,轉賣給吳國。吳國雖說自個能從遼國採購鐵錠,但是他們也知道,跟自己相比,遼王還是跟天子更親近,擔心被劉昌賣了,所以,明面上購買的精鐵其實有限,更多的還是從其他渠道購買,其中就有陳恢這樣私底下存了不軌之心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