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倒下以後,于謙補上了他的位置,完成了剩下的徵兵工作。
于謙之所以派出他旗下的大將們來進行徵兵,並非沒有緣由的舉動,他之所以這麼做,是想改變現有的軍隊編制制度。
在此之前,包括英宗御駕親征的土木堡之戰,明朝軍隊的編制制度一直實行「三大營」制。
三大營制度是明成祖朱棣創建的,最初是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和征戰北漠。
三大營顧名思義包括三種營隊,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五軍營在戰鬥中是承擔主力作用的,換句話說,跟敵人正面硬剛的就是他們。
雖然名字叫作「五軍」,但其實兵種只有兩種,步兵和騎兵。
步兵擅長正面作戰和攻略城池,而騎兵則擅長突襲、偵查等。
也先所率領的瓦剌大軍就擁有非常優秀的騎兵體系。
三千營是全部由騎兵組成的部隊,最開始是由歸順於大明的蒙古騎兵組成的,後來逐漸得到了發展。
最後就是神機營,這個營隊中的士兵以火銃和火炮作為武器,算是早期的「技術工種」。跟弓箭、長矛、大刀這種冷兵器不同,火銃和火炮作為熱兵器的威力是十分驚人的。
三大營制度中要正面強攻有正面強攻、要騎兵有騎兵,就算是要熱兵器,也都能拿得出來,所以說這個制度一度在明朝的軍事體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被建立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但在這次土木堡戰役的失敗,也跟三大營制度脫不了干係。
發展到後期,三大營制度的弊端已經逐漸顯現出來。
比如戰鬥力嚴重下降、貪污腐敗現象嚴重、紀律組織混亂,三個大營各自為政,軍隊的指揮權分散,各級將領之間缺乏配合,使得指揮和調度難以統一。
所以要想打敗瓦剌,必須首先改變軍隊的編制制度,找到一個更為高效有用的制度。
于謙提出了團營制。
簡單來說就是從三大營中去抽調精英,組建五營。
團營內部,組織嚴密,層級分明,責任明確,各級軍官和士兵都有明確的職責和任務,士兵如果不合格,他的長官也要受到懲罰。
整個軍隊的體系能夠做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互相協調和信任。
而于謙派來徵兵的五位將領,正是五大營的各自統領。
由他們自己親自來徵兵、選兵,他們是需要對這些兵負責的。
于謙相信,將領也是需要對自己的兵有足夠了解的,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戰士們的潛力和潛能。
填好表格記錄存檔後,大學生們被編排到了不同的營隊。
他們的個人面板上的信息也再次更新了。
除了原本的那些信息以外,面板上多了他們所在的營隊的編號等信息。
吳佳妮低頭查看了自己的信息面板:
姓名:吳佳妮
性別:女<="<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