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瓦剌兩萬的前哨騎兵先行抵達紫荊關的北口,而後,在十月初九,也先率領的大軍也抵達了紫荊關。
雖然紫荊關照比大同和宣府來說,防守有些薄弱,但也絕對不是也先隨隨便便就能攻下的,這時候「資深小人」喜寧又上線了,他引導部分瓦剌軍經由山間的小路從後方包抄,到時候和前方的瓦剌軍腹背夾攻。
憑藉這條策略,也先順利攻破紫荊關。
而後瓦剌軍便由紫荊關和白羊口兩路向北京進發。
十月十一日,瓦剌軍抵達北京城下。
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了。
第40章
紫荊關被攻破, 瓦剌已經兵臨城下,大戰即將爆發,然而朝廷里的一些文官還在抓著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放。
事情是這樣的, 把守紫荊關的是守備都御史孫祥,雖然最後紫荊關被也先攻破,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先及其手下的瓦剌兵太過強悍, 雙方的實力相差過大,再加上喜寧這個小人在旁邊煽風點火地出主意,所以最後關沒守住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更何況孫祥並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他身為守關官員,在明知道紫荊關守不住了的情況下, 並沒有棄關逃跑, 而是與瓦剌戰鬥到最後一刻, 最後以身殉國。
要知道他可是紫荊關的高級將領, 別的人可能逃不了,但如果他想要逃跑, 只要臉皮厚一點兒、心理素質強一點兒, 那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然而他卻選擇留下來堅守。
這樣的人即便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就算不被當成個典型嘉獎表揚一下, 怎麼著也應該撫慰一下他的家屬吧, 結果消息傳回來以後,他卻被朝中一些言官打成「棄關逃跑」的敗類。
其實朝中一直有一撥言官,他們簡直是「為罵而罵」, 甭管是什麼好事壞事, 只要被他們盯上了,都能大罵一通。
比如朱祁鈺把北京城的防務工作全都交給了于謙, 對他大為器重,文官們又要批評了,攻擊說:「帝任謙太過。」
意思就是皇上您也太信賴于謙了吧。
于謙清者自清,懶得跟他們辯白,還是太監興安看不過去了,站出來為于謙辯白道:「為國分憂,如於公者寧有二人。」
意思就是:能為國家分憂的人,還有第二個像于謙一樣的嗎?你要是有本事能負責北京的防務,皇上也跟你親近啊。
這幫言官才偃旗息鼓。
在孫祥這件事兒上也是如此,這些言官根本就沒有細緻地調查和了解過真相,反正他們罵人罵慣了,我管你是什麼原因,只要你把守的關隘丟了,那就是你的責任。
孫祥的屍體被草草火化,死後還要遭受各種各樣的污名,有些官員看不下去了,為孫祥辯駁,孫祥的弟弟也上書為兄長正名,但言官們還是罵。
要知道的是,文官的難纏之處就在於他們精通文字功夫。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