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決策者,聽起來好像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似乎什麼事情都由他說了算,但要知道的是,是凡決策,那都是有風險的,決策對了還好,要是決策錯了,那責任和罵名可都要由他一人承擔。
在這種情況下,「堅壁清野」甚至是一種更加不容易出錯的應對方式,但是于謙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出城迎戰。
于謙:「眾將士聽令,明日出城迎戰,有盔甲軍士(指士兵)但明日不出城者斬!」
「是!」
京城共有九個大門,每個大門都有可能成為也先攻擊的對象,所以每個城門的都很重要,都需要人把守。
于謙又分別派遣諸將帥兵列陣於九門之外:
都督陶瑾,安定門,
廣寧伯劉安,東直門,
武進伯朱瑛,朝陽門,
都督劉舉,西直門,
副總兵顧興祖,阜成門,
都指揮李端,正陽門,
都督劉德新,崇文門,
都指揮楊節,宣武門,
眾將士都注視著于謙,因為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門還沒有安排將領,那就是德勝門。
要知道德勝門位於京城的北面,正對著也先和瓦剌軍,最有可能被攻擊。
他們都在等著聽于謙會安排哪位將領看守這個大門。
然後他們就聽見于謙擲地有聲地道:「于謙,德勝門!」
眾人大驚,要知道于謙雖為兵部尚書,但到底是一個文官,他本不需要上戰場的。
于謙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他身為兵部尚書,決心在這個緊要關頭作出表率,他會與將士們同生共死。
就連這些感情不那麼細膩的武將門都被于謙的這個決定深深動容。
有人想勸他,「於大人,您就留在城內指揮作戰吧,德勝門換一位將領來守吧!」
于謙卻搖搖頭,「我意已定,諸位不必勸我,我已經將城內防控和調度的工作交給了侍郎吳寧。」他又接著道,「等到明日大軍全部出城以後,所有城門全部關閉。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這已經是背水一戰的意思了。
不勝,就死,沒有退縮的選項。
會議的最後,于謙朝著在場所有的軍官士兵門深深地鞠了一躬,「明日之戰,事關我大明朝的社稷安危,還請各位竭心盡力,廷益在此謝過各位了!」
眾將士也回答得很有力量:「是!」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