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權臣妖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黃河水患一直是歷朝歷代面臨的重要問題和難以征服的障礙,我朝自太祖時期,就在積極治理黃患。但都是治標不治本,對這個問題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杜晚楓知道,張慎來這是有心要考考他對這些問題了解有多深了。

某種程度上也想知道他是否具備著一定的政治敏銳度,又是否勝任這份差事。

具體目的杜晚楓一時還猜不透,但不妨礙他如實說出自己所知道的。

「大閩王朝定都敬天府,地處北方,這兒也是軍事、政治中心。然而我朝經濟資源又主要依靠南方,朝廷機構的運轉還有六十萬邊防軍的給養全部都是從南方運輸而來。溝通南北雙方的最主要渠道便是大運河,這條運河的重要意義不用言說。」

「而大運河縱貫南北,沒有固定的流向,是分段連通著幾大水系的通道。其中有一段,運河和黃河相重合,黃河行使運河功能。也因此,黃河一旦決堤就會致使運河發生故障,阻塞河道。」

「且不說這條運河滋養著兩岸無數的人們,於朝廷來說,運河一旦受阻或者是發生故障,不但漕糧無法轉運,朝廷也有可能失去對南方的控制。」

「說得不錯。」張慎來點點頭,鼓勵杜晚楓繼續說下去。

「而對於治理黃患,歷來有兩種方針。一種是迅速起到成效、但長久下來不但解決不了黃患、還會讓運河阻塞越發嚴重的分流方案。」

所謂的分流方案,就是在水勢迅猛的下方開出枝杈,分去一部分的衝擊力,減緩水勢,從而來保護運河。

「這種方案可以在最快時間內恢復漕運,見效很快,追求短期效益的大臣素來都以這種辦法來治理黃患。加上治黃問題過於艱巨,哪怕朝廷有心想根治這個問題,一時間也得不到解決,還得面臨著漕運周轉的壓力。是以治河大臣都選用了分流法,下方河汊越開越多,雖可解一時燃眉之急,但黃河淤沙問題卻日益嚴重,儼然已經成了大閩朝心腹大患。」

「這樣說來,你更贊成用第二種方案?」張慎來問。

「晚楓認為,治黃的關鍵在於治沙,一昧分流只會造成泥沙淤積不去,這個方法不可再用。與其分流,不如合流更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只是這種方式,其間也伴隨著諸多風險和現今難以攻克的難題。晚楓於治沙一途並不擅長,故而不敢妄言。」

敢言而不妄言,杜晚楓這番表現張慎來還是滿意的。

「近些年朝中有越來越多人提議開一條新河道,採取海陸兼用的方式來解決漕運周轉難的問題,對這件事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張大人所說的這條新河道,晚楓倒是知道一二。但以臣之拙見,這條新河道只怕並不能解決大閩朝如今面臨的問題。」

「哦?你說說看。」

「據晚楓所知,這條新河道道路險峻,沿途十分崎嶇,且還面臨著水源不足等情況。真要是靠這條新河道進行漕運,只怕花費十分高昂,所耗時間與這過程中所面臨的沉船風險也更大。但這些晚楓並未實地考察,貿然發表這番見解如有失當錯漏之處,還請大人海涵、莫要取笑臣。」

張慎來眼睛裡似乎多了一分讚許之色。

「此次前往徐州,你除了要完成聖人交代的差事,也得多考察一下新河道。這些聖人並未仔細對你表明,但你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數。回來之後,寫一份詳細奏疏呈給聖人。你的這份奏疏,屆時朝中官員也會討論,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空洞無物和任何不符合事實的錯誤信息,都是有可能會被問責的。」

杜晚楓忙躬身,「多謝大人提點,晚楓定當牢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