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書後我造反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就突出了一個官員本身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基本上能在三省六部當中處在高位的,他們本身那都是有著強大實力的。

而這當中就包括武官也在其中。

非戰時期,武將的調動也很頻繁。

負責訓練的,參與基建的,他們誰都不會在各自的崗位上待太久。

而一旦到了戰時,那就是樞密院啟動之時。

這個樞密院是在戰時才會存在的,而樞密院的成員,一旦戰爭開啟,那也是從三省六部調的。

這其中還規定,戰爭時候入樞密院的成員,七成的武官,三成的文官。

這是為了制定方針,但一旦大方針確定,將領出兵,在外面將領並不受文官轄制。

將領擁有最高指揮權,但是也配備隨軍的文官。

這種文官稱為督軍。

若有他看不慣或者覺得不對的地方,那他也可上奏摺,奏摺會直接進入樞密院。

樞密院裡面的成員在做某些重大決定的時候,那是少數服從多數。

因為戰爭時期啟動的樞密院人數也是在九人。

而皇帝,滿足某些條件的情況之下,皇帝擁有一票否決權。

之所以說是滿足某些條件的情況下,那是因為這並不是他隨隨便便就可以否決的,他要否決那也得講得出讓人信服的理由來。

這樣的一種制度其實在各方面比較限制了皇帝的最高權威,但林朔他偏偏就這麼做了。

所以一開始這樣的制度出來的時候,那些文武百官都不敢置信,但偏偏這三年時間下來,這制度除了修改一些細節方面之外,律法變得更加完善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大改動。

絕大部分的軍權依然是在皇帝手中的。

但是皇帝也不能無腦的使用軍權,因為聖旨下發需要三省的共同蓋章。

否則下發的聖旨,底下的人有權力不聽。

不過因為林朔是開國皇帝,再加上對方現在威勢赫赫,但凡是他想做的事情,那還真沒有遇到過阻撓。

如今的大夏朝,自然也是越變越好。

沒有被殺掉的那些世家現在也沒能成氣候,因為無數的寒門子弟上來了。

林朔的有些想法讓他們根本不能理解,對方不戀權,對於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朝廷更是花了大力氣讓他們識字,教授他們做人的道理,而這種做人的道理並非是將他們變成愚民,反而看到他們的思想。

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敢這麼幹,因為這太容易養出來一群刁民。

可偏偏林朔他就是這麼做了,並且效果居然出奇的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