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為何要拋卻仙山衛的名頭,以神巫之名退隱?」
老婦微笑:「孩子,若說玉玦衛是瀛洲的光,老身便是影。影只得藏於人足下,而於人無害無益。瀛洲不需要太多仙山衛,有玉玦衛足矣。」
方驚愚在一旁對鄭得利低聲道:「如意衛行中道,在仙山衛里不偏不倚,無黨無群。」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也便是說,如意衛雖不會與他們為敵,卻也不會於性命攸關之時施以援手。
鄭得利點頭,從褡褳里取出幾張骨片,遞給如意衛道:「如意衛大人,咱們在蓬萊得了些骨片,是我那曾做過蓬萊天文院提點的爹予我的。他說這是蓬萊的史書,可其上載的卻是將來之事,且契文難辨,不知大人知曉上面的文字否?」
如意衛接過骨片,端詳片晌後道:「這是瀛洲的古文字。」她緩緩起身,到紅樹木架上尋了一冊簡牘,交予鄭得利。鄭得利展開一看,只見其上有瀛洲與蓬萊古文的對照,不禁心舂不已。如意衛道:「鄭公子既有志鑽研此道,老身便也同您說些古時的故事罷。」
這是千載難逢之機,兩人忙不迭點頭。如意衛的目光透過舷窗,望向漆黑的溟海。她的聲音輕緩,好似寧靜的微波:「傳聞溟海一頭,歸墟之上,有一片廣袤陸土,名喚九州,其中最是繁華的勝地,便是『長安』。白帝曾為尋覓此地,出征至歸墟。」
鄭得利頷首:「我也聽說過,可先帝未能翻越歸墟,只得班師回朝。」
「老身要說的故事發生在九州,可卻不是在長安。二位可知現今在蓬萊中興起的『大源道』緣何而來麼?」
「我聽聞那『大源道』的『大源』便是指『桃源』。他們稱蓬萊之外有桃源,煽鼓百姓出關,害得許多蓬萊人妻離子散。」鄭得利道,「可這『桃源』又是何意?」
「這便是老身要說的故事了。傳聞九州里有一地,名叫武陵。有武陵漁人迷途忘返,誤入一片桃花林,桃林盡頭便是一處叫『桃花源』的樂土,在那處,人人不受戰禍侵擾,也無風雪相襲,足食豐衣,怡然自得。這便是『大源道』教徒欲尋到的淨土。」
兩人聽得痴了。鄭得利回過神來,慌忙問道:「那……真、真有這處地方麼?」
如意衛笑而不語。良久,她道:「有與無,又有甚緊要?迄今為止,無人可越過歸墟,甚而九州存在與否,也只是個傳說。諸位若欲查證,便只得橫越溟海,親眼一睹。」她又道:「瀛洲的桃源石門在青玉膏山上,諸位不日便會啟程罷,老身祝諸位一路順風。」
「我聽聞大人卜筮極准,可能為我們卜上一卦?」鄭得利問。
在來鳳麟船前,「騾子」曾與他們說過如意衛即便是在怪才頻出的仙山衛中,也是獨有千秋的一位,不僅掌一手弦無虛發的箭術,卜筮也極准,從不落空。鄭得利仍在惦記著爹在臨行時同他說的話語,說他往後會「轟轟烈烈而亡」,他著實好奇此話是何意,不由得想向如意衛求卜。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