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路攀至山頂,已是日中。眾人累得吁吁氣喘,方驚愚瞭望四方,只見溟海廣袤無垠,海風拂施,水面上便起層層榖紋,無可依停之岸的模樣。他忖道:「奇怪,這瀛洲四面環海,且不見溟海邊際,如何出關?」
這時他卻聽見有人叫道:「殿下,這便是瀛洲城關了!」
方驚愚抬頭一看,卻愣住了。山尖兒上立一塊綽楔樣的石板,漆黑的四柱支撐著,上書:「瀛洲」。下方卻是一隻漆黑洞穴,垂著牛皮索梯,不知通往何處。
「騾子」在前頭引路,恭敬地對他道:「殿下請隨小的來,這便是出瀛洲的路了。」
方驚愚道:「從這兒爬下去,莫非方壺在地下?」
「騾子」道:「不是地下,是水下有道,可通三仙山。」
方驚愚卻心想,將這齣路修在山頂,一直要爬到地底下,真是好生折騰也!眾人順繩梯爬下去,黑暗裡辰光似流逝得格外漫長,他們只覺好似爬了千年百年。不知過了許久,腳下終於踩到地面,再沿前不知走了許久,抬頭一望,卻見是一間地窨,甚是空闊,可納百人。兩旁有鐵燈盤嵌在壁上,其中盛鮫人膏照子,竟仍亮著。
「騾子」道:「這是玉雞衛留下的長明燈燭,以前出關極嚴苛,路牒、賂銀必不可少,過了這鐵門,便算出了瀛洲了。」
眾人望見果有一扇大門立在面前,以耐火的百年榆木所制,髹漆鑲釘。因此地無青玉膏宮軍士把守,取下大木栓後推開門頁,門後的景色卻教方驚愚又猛吃一驚。
甫一推門,一股咸腥的海風撲面而來,眼前竟展開一片寥廓的海面。
只是這海卻有別於溟海,清澄碧澈,映著天光雲影,海的一頭隱現秀水青山。方驚愚也不禁張口結舌,問「騾子」道:「這……這裡還是溟海麼?」
「是溟海不錯,可只有從青玉膏山上的密道走下來才能看到這一片海。」「騾子」指著遠方那山影,道,「殿下,您看那山是不是正在游移?」
方驚愚仔細一瞧,卻見果真如此,那山正緩緩移轉。這時他想起如意衛與自己說的九州的傳說,道仙山的根柢都是大鼇魚,它們會負著仙山遊走。往旁一看,又見岸邊繫著一隻沓載四帆的海船。「騾子」道:「這船便是玉雞衛平日裡出海用的船,殿下也眼見了,這山會走動,若咱們不趕上,只會隨著風海流愈漂愈遠哩!殿下擇夠船工,便即動身罷。」
於是方驚愚選了二十餘位船丁隨行,這架勢與他們初來瀛洲時一樣,比起先時僅幾人突破重圍的陣勢來說已算敷余,但若比起百年前大舉出征的白帝來說只能說是貧酸。方驚愚卻不懼,只說是前方路遠,口糧不足,要其餘人留在瀛洲便是。
解了纜,風向正好,船慢慢駛離了岸。方驚愚站在船尾,瀛洲人向他招手,他也擺手。順著岸旁密匝匝的人頭看過去,司晨、如意衛、雷澤營水兵們,一張張諳熟的面龐在離他遠去,變作芝麻大小的黑粒。有人大聲在喊:「殿下——一路順風!」那聲音也漸卷進風裡,方驚愚心想,緣分真是奇妙,能將素不相識的人捆作一塊兒,又能讓朝夕相伴的人天各一方。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