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用他做作的中文和楊主任談笑風生,謝縈眼觀鼻鼻觀心地坐在一邊聽他們商業互吹,忽然找了個機會插話:「主任,我昨天去劇院,聽說咱們村以前辦大儺的時候,還有個『掌竹』啊?」
楊主任估計誤以為她是蘭朔的翻譯,對她態度也是相當的和藹,道:「是是,不過孫婆婆去世以後,咱們村就不設這個了。」
楊主任的回答與昨天演員大叔的說法基本吻合,所謂的「掌竹」,其實就是儺戲裡的巫師。手裡拿著根空心的細竹管,一邊高聲唱詞,一邊指揮儀仗遊街,和樂隊的指揮差不多。
六十年代,村子辦大儺要持續三天,熱鬧的時候能湊到近千人。沒見過的人會以為儺戲像春節晚會一樣需要舞台調度,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因為全程的唱詞都是由「掌竹」一個人來完成的,演員沒有台詞,他們只需要穿上服裝,跟著大鈸聲跳舞。
孫婆婆就是三台村的最後一代掌竹,現在三台村演的儺戲,也都是她口述過,村民改編的。
孫婆婆出生在解放前,年輕的時候是村裡的神婆,給人看相問卦。破四舊的時候,她在運動里瘸了條腿,後來也不再給人看蹊蹺事。但村子裡捉黃鬼的時候,一直是請她去做掌竹。
孫婆婆瘦瘦小小的一個人,唱起詞來卻聲如洪鐘,連鑼鼓的聲音都能壓過。村里辦大儺的時候,她自己全程唱完三天,不見一點疲態。而且戲裡所有的面具,都是她親手做的。
不像現在面具都是工廠吸塑彩噴的,那年代,面具都只能手工製作。鄉下物產不豐,只能就地取材,貴州那邊的儺戲面具用的是竹筍殼和木材,孫婆婆用的則是紙。
紙漿拍成的面具,十八層紙漿一層一層疊成硬殼,做出來的面具高度將近半米,寬也有30厘米,比人臉要大得多。
幾百人的大儺,有面具的演員少說也有幾十個,那些面具全是孫婆婆一張一張拍出來的。
孫婆婆一輩子沒結過婚,晚年獨自住在山凹下,脾氣也孤僻,有時村委會去送東西,都吃了閉門羹。還是前幾年村子搞文化旅遊的時候,村支書親自登門拜訪,她才肯口述了一段唱詞,支書兒子是大學生,給改成了現在村里演的劇目。
「可惜,孫婆婆死了快三年了,不然現在是不是也能評個什麼民間非遺傳承人?」楊主任大搖其頭,顯得很是有些遺憾,說孫婆婆無兒無女,建國之後又不讓宣揚迷信,她也沒收個什麼衣缽傳人,孤零零地死在家裡,還是村委會給收拾的後事。門上掛了把大鎖,從此再也沒人進去過。
楊主任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下來,第一次有華僑來參觀,楊主任覺得這是三台村衝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好機會,兩眼放光地逮著蘭朔好一頓介紹,看看時間,又堅持要帶義大利友人參觀村里這兩年新建的文化街,再嘗嘗純天然的散養土雞。
楊主任的注意全放在蘭朔身上,同行的謝縈基本變成了背景板。不過正好她也不準備再繼續待下去,謝縈笑眯眯地向兩人告了辭,只說要回農家樂休息。
目送著兩人走向反方向,少女轉過一道彎,背著飛機包向村子深處走去。
三台村背靠大山,被環抱在山坳中,地圖軟體到了這裡也只能指出主幹道。
謝縈在村口問了路,一路朝山腳下走。很快就都是土路,村民大量外流,房子大多是長期沒人住的,旁邊田地里長滿了雜草。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