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漁家四時鮮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江盈知自然答應,至於這一袋的裙帶菜,雙珠嫂子硬塞給了她。

其餘圍著的嬸子,有個說:「我們沒法子給這些,家裡人口重,還可著吃飯。倒是你姑前頭說有什麼法子教教你,小滿你跟著我們曬蝦米吧。」

「也不曉得你會不會,來來來,到這來。」

把蝦做成蝦米是西塘關婦人都會的一門手藝,基本是娘傳女,或是親緣關係近的才會教。

並不像江盈知煮熟晾乾那樣簡單。

她們把煮蝦叫做烤,這個過程要放鹽,煮到江白蝦通體泛紅,熟透了,再是曬。

雙珠嫂子說:「這曬我們叫烤蝦,日頭把蝦烤乾了,還得翻扒翻扒接著曬。」

她遞給江盈知一把蝦米,橙紅色的肉,蝦的身體彎曲,沒有外皮,很小一顆,咬在嘴裡有些咸,卻也很有蝦味。

這幾個面相親切的女人,還很熱心告訴江盈知怎麼給蝦去殼,用手剝太慢了。

都是曬到蝦殼漸漸脫離蝦肉,然後裝進麻袋裡,紮好袋口在石板上甩。要不找根竹棒在麻袋上輪番敲打,殼很快被栲碎,崩開,再用簸箕篩篩就好了。

「來,小滿你試試,」有人扔過來一根竹棒。

江盈知忙伸手接過,不敢用力地在麻袋上敲打。旁邊嬸子笑說:「這會兒真覺得,小滿不是外來的姑娘,這不就像我們西塘關的小囡。」

此時江盈知綁著麻花辮,穿一身藍色的栲衫和籠褲,揮著竹棒後又挑揀蝦肉,可不就像漁家女的模樣。

這半天裡,江盈知跟她們打蝦殼,揀蝦肉,用簸箕篩碎屑,聽她們念著海神廟哪座相最靈,哪座礁石上的海貝最多。

除了小梅和王三娘一家外,她頭一次感覺被其他人接納。

熱熱鬧鬧說了半天話,最後江盈知帶走一包蝦米,一袋裙帶菜,走在海灘上人都是快活的。

到了竹屋,小梅在穿海螺,一串串穿好,掛在屋檐下,風一吹相互碰撞,她已經掛了一半。

海娃趴在凳子上,在疊花貝殼。

江盈知踩著木板上了屋,放下手裡東西,小梅笑道:「聞到了蝦味。」

「鼻子真靈,拿了點蝦米回來,」江盈知繞過她,把蝦米仔仔細細用油紙疊好,裙帶菜也放好,免得潮了。

她進了屋,原先只有一張矮桌,和幾把小凳,還有幾間破竹板隔出來的屋子,到處空蕩蕩的,沒有人氣。

自打她來了以後,慢慢地填塞了許多東西。

撿了堆外頭的蓑衣,洗刷乾淨後掛在牆上,斗笠補一補掛上去。

要用的竹簍、魚簍,在橫樑上穿根繩掛上去,在靠牆擺了兩條長凳,那些竹匾挨個疊放在上頭。<="<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