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人當初沒有反對秦昭入國子監,也是想著以後家裡能多個文化人,也是極好的。
下一代也能由自家人來教導。
當時,秦大人是沒敢奢望,秦家還有機會能夠重返朝堂的。
只是如今,悅姐兒解了秦家的詛咒。
昭兒也該走最適合他的路了。
老太師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陛下,往年的秋闈主考官都是由翰林院學士擔任。」
「今年老翰林於年初退下了,新上任的翰林院學士杜松清,為人清正,學識淵博,且在地方就任過,注重實幹。」
「臣以為可任其做主考官,一定能為朝廷選出更有實幹才能的人才。派往各地的考官人選,則可在各部進行挑選。」
話音剛落,丞相司徒南也出聲附和:「陛下,臣以為老太師所薦人選合適。」
「臣亦附議。」
「臣亦附議。」
眾多朝臣都出列表示贊同。
晉元帝斂眉沉思,杜松清此人的確才學過人,且年紀不大,是晉康33年的新科狀元,二十二歲入朝堂,在翰林院待滿五年,主動請纓外放到地方做官。
外放期間,杜松清跟著百姓下過田、種過地,還發掘了當地的一種特產,帶動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百姓也逐漸過上了好日子。
可以說,為官數載,杜松清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
近些年才調回翰林院,主修年史的編撰。
今年年初老翰林致仕,極力向晉元帝舉薦了杜松清,說他文學造詣極高,且有豐富的基層豐富。
在年史的編撰過程中,他曾幾次發現地方呈交的材料存在造假,進而牽扯出地方官員的貪污腐敗一案。
於是,年僅三十五歲的杜松清,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新一任翰林院學士。
晉元帝認為杜松青學識上沒有任何可挑剔的,但年紀不大,其他選調過來的官員都是各部的老油條,擔心他壓不住這些人。
晉元帝也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各位愛卿說的極是,杜松青無論學識還是資歷,都很適合。只是朕擔心他年紀尚輕,壓不住其他考官,被牽著鼻子走,反而失了秋闈應有的公允。」
眾朝臣聞言,也若有所思。
秦悅此時也聽到了晉元帝的話,突然冒出一句:【不就是嫌棄人家年紀小嘛,派個年紀大的在旁邊鎮場子,不就行了嗎?】
晉元帝眼睛一亮,小福官說的倒是個不錯的方式。
眾朝臣也是如此認為,於是朝臣代表丞相司徒南,出列說道:「陛下,臣舉薦老太師出任此次秋闈的主考官,杜松青任副考官,有老太師在,想來也沒人敢造次。」
老太師接收到丞相的眼神,無奈站出來。
他都快養老了,就想含飴弄孫,這丞相還要把他拉出來。
行吧,既然在其位,也必要謀其政。
「陛下,老臣願為陛下分憂!」
晉元帝道:「好好好!有老太師在,就猶如定海神針!朕定然放心!」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