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回科場撈人上岸[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蘇訓很快就轉過了這個彎。

太.祖一生,只得三個兒子。

他貧苦出身,與元皇后患難與共,不離不棄,感情甚篤,即使稱帝後,也頂住朝臣壓力,未納一妃半嬪。

二人先育有几子,可戰亂頻頻、顛沛流離,活下來的只高宗、神宗兩子。

為替皇家開枝散葉,四十歲高齡的元皇后不顧勸阻,冒險再孕,結果難產而死。

這最後的小兒子,就是泰王。

為撫育幼子,太祖不得已張羅續弦。

諸多朝臣之女中,唯有元皇后收留的孤女,自薦報恩,以終生不留子嗣為投名狀,入了太.祖法眼,順理成章成了繼後,也就是當今太后。

細數下來,若太子薨、遺孤歿,最後的漁翁,就是這位沒什麼存在感的孤女。

和他一手拉拔起來的泰王……

吳遇見他開竅,笑呵呵打起官腔,「哎呀,同朝為官,和氣為先,針尖麥芒不如冰釋前嫌。

如今昭郡王入詹事府,與太子作伴讀,日後太子康復,你我需要互相照拂的地方,還有許多。」

「誰要與你照拂?!」蘇訓黑著臉,「不剃你頭已是我最大的讓步,哼,休要得寸進尺。」

想到什麼,他惡狠狠道,「醜話說在前頭,你治下學生,是驢子是馬,還需憑本事說話。」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吳遇是個好脾氣,背刺也刺得十分委婉。

「我這小師弟早就翹首企盼想與你切磋——通貨征邊論推行十數年之利弊得失。」

言外之意,大人您也別得意,您那對外貿易政策毛病多著呢!

蘇訓自然領會,聞言朗聲大笑。

他十分自負,那篇策論,是他推敲數年一鳴天下之作,自認十分完備,不曾有疏漏,更不信眼前這蜜罐里長大的少年能陳弊論失。

「吳大人,夜郎自大終不可取,今晚這飯我是吃了,可你治上若是以這等狂傲姿態應考,明日剃頭,還是勢在必行。」

吳書記清咳一聲,示意顧悄說兩句。

那時刻不忘找場子的顯眼包模樣,叫顧勞斯哭笑不得。

他同原疏、黃五精講這篇策論時,確實順帶指出過這種外交策略暗含的極大疏漏。

也不知這閒散一嘴,怎麼就傳至吳大人耳中,還被趕鴨子上架拿來壓蘇訓勢頭。

大約有汪銘這等老學生在,顧小夫子課堂里,已沒甚秘密可言。

「說利弊得失也談不上,只是學生拜讀大人文章後,無心算了一筆帳,這貿易戰,大寧看似賺了,實則虧狠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