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回科場撈人上岸[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陳茵領命,正要退下,就聽神宗低沉道,「等等。」

層層密報下頭,還壓著一封奏摺。

摺子制式,乃是親王密奏。

神宗蹙眉,復又通覽一遍,這次卻不再擱置。

「告訴寧權,朕准了。」

林茵一瞄,就知道這是泰王奏請要冒名參加鄉試的摺子。

這是一本刷存在感的摺子。

泰王先是拍了一通馬屁,稱科舉乃國事之本,禮部這些年科舉改制頗有成效;隨後提出要進行一場沉浸式調研,戴罪立功,直擊一線替神宗沉浸式體驗一把禮部改革的實際成效。

尤其看看禮部千挑萬選來的主同考官,究竟如何彰朝廷不遺賢才之盛德。

如此伏低做小地歌功頌德溜須拍馬,討好的意圖十分明顯,神宗大悅。

只是鑑於這位一直不務正業天馬行空,俗稱忒不靠譜,摺子才被神宗按下不表。

但密報一來,這摺子就有了用武之地。

秉著多一人多一道保險的原則,神宗決意同時啟用泰王。

只有派人親自去考一考,同他的人雙管齊下,才不至於輕易被權臣糊弄。

他倒要看一看,他的這兩位尚書,在他這無縫可鑽的科場,到底興了什麼風浪。

科舉革新,一直是陳閣老引以為傲的功勳,也是他主事禮部親自抓的唯一一筆拿得出手的政績。

原本太·祖舊制,除直隸考官由禮部擢翰林官充任,其餘各省鄉試考官不分主同,皆由各地布政史會同巡按御史會商推選。

但十九年鄉試舞弊案爆發,舊制弊端一覽無遺,遂成神宗一塊心病。

為了迎合上頭,陳愈鑽營數年,終於想出一招。

他上奏直言,各省選官多為本地州府官員,難免悉從上官。

以至於各地科考多舉親故,去留多乖,才學拔尖者反倒遺於鄉野。

所以他提出,各省應參照直隸,由兩京禮部統一遴選主考。

其餘同考,也應實行交叉迴避制,本省考官,悉從他省借聘,由各地提學糊名備好人員,待禮部抽籤定向,隨時取用。

這般操作下來,主考與同考互不相識,與監考地方亦無厲害干係。

確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考試公正(bushi)。

咳,確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禮部對各省科場的話語權。

朝臣看完,盛讚不已。

連多疑的神宗,看了都說好。

唯有謝昭反響平平, 「此舉比之舊制,或可以一語評之。」

神宗有些好奇,「哦,不知卿何以評之?」

青年一針見血,「肥一人,而瘦天下。」

彼時青年不過及冠,聖眷優渥,如日中天,一句話嗆得陳尚書臉色青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