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咳咳咳……他道替朕愛惜起羽毛了。」
「也……也不儘是。
尚書說,這萬餘鐵騎,若能一網打盡,壯丁可遣去雲南礦山做苦力,以解我百姓朝徭役之苦;馬和甲冑可留下就地入編,三千鐵騎不費吹灰之力就成萬人鐵騎,與西軍一道揮師北上,可不正好一舉清野、永絕後患?」
神宗:……
西軍勤王成功,乘勝追擊,揮師北上。
六月,抵達北境。
困於草原深處的北軍聞訊,突然一改頹勢。
大軍猶如開了掛一般,不僅認路,還專嗅韃靼軍隊氣味,逮一支絞一支。
短短三月直插北境腹地,逼得草原深處殘留的幾系前朝勢力一退再退。
直至打到外蒙古,與早已等候多時的謝時大軍前後包抄。
至此,禍亂大寧邊境百餘年的韃靼,再也構不成威脅。
大寧不僅收服三衛,更將遼闊的草原一舉納入囊中。
為進一步加強邊鎮管理,顧慎自請鎮守北部,謝時自請鎮守東北。
劃入統一版圖,民族融合才有意義,蘇訓的《征邊通貨論》,以貿易互通有無、化干戈為玉帛,也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永泰二年秋,帝彌留。
召見朝臣交代身後事,自言一生毀譽參半,于雲鶴一事上愧對高宗,令衛英昭告天下,廣求先王遺詔,以正高宗血脈。
九月,江南來訊,最後一位顧命終於現身。
第180章 (正文完)
最後一人, 不是別人,正是誰也想不到的汪銘。
只是老先生並未等到新帝登基,就已投身滿川汪氏的開卷池。
京中, 汪驚蟄聞訊痛哭出聲。
她帶著顧家眾人, 刨開西郊汪淳棺槨, 終於取出最後一份遺詔。
顧情凱旋之日, 也是殿上三份遺詔合轍之時。
留仁啞聲, 宣讀這一紙遲來三十七年的聖旨。
「朕受皇天眷顧,承太祖遺命,三年以來, 定禍安民, 克勤不怠, 以福天下。
奈何筋力衰微、大限將至, 未能壽寢酬民是朕生平之憾。
然萬物自然之理,朕亦欣然受之。
唯念太子年幼, 恐難擔四海之任,今有太祖次子、朕胞弟寧樞,文武兼備, 必能承太祖遺業、繼後世昌隆,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朕身後,新皇務必惕心保全太子,謹遵宗法禮制, 善待嫡長一脈。若能從之,朕欣然安逝, 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輔佐,若不能從, 使三孤顧命匡扶社稷,挽大廈將傾,朝臣見旨如見朕。
以此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欽此。」
讀完,神宗破風箱似的喉頭突然發出一聲痛極的粗喘。
原來皇兄真正的遺言,竟是這樣……
原來高宗從未有過利用、盤剝兄弟替他親子鋪路的想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