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吾妻阿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常言道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可在鄒文炎眼裡,唯有讀書取仕才是最高明的一條出路,行醫,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條勉強可取的退路。

他的兒子鄒玉軒自然也是這個想法,所以這次父子兩個從京城歸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瓊林書院拜訪山長,當然拜訪的目的是要讓山長看看鄒玉軒寫的詩文能不能達到瓊林書院收學生的標準。

為了這次的拜訪,鄒文炎更是提前半年花重金請了京中名師給兒子講學,連他準備遞進去的詩文也是經過名師大儒三刪十改才得來的成果。

去瓊林書院之前父子兩個更是特意摸清楚了山長的喜好,帶了提前托人從嶺南快馬加鞭運回來的荔枝,只為給他老人家留下個好印象。

當日他們到了瓊林書院,恭恭敬敬獻上厚禮。

看門的老翁見他們十分誠心,倒也並未為難,徑直將父子兩個的厚禮和帶過來的文章都遞了進去。

父子兩個見山長收了禮心裡還很是歡喜,正等著面見山長,再當面呈上文章受他老人家親自點撥。

誰知一刻鐘不到便有弟子將鄒玉軒遞進去的文章原封不動地還了回來。

那弟子當時的原話是:「二位請回吧,老師說令郎的文章華而不實,觀點雜糅而不鮮明,但……荔枝味道不錯。」

說完,便毫不留情地「砰」地將他二人關在了門外。

父子兩個永遠也忘不了,那弟子轉身時懸在他腰間的那枚玉牌是多麼的晃眼。

鄒玉軒的視線直直地落在魏襄手裡的那枚玉牌上,這枚玉牌質地瑩潤,一看用的材料便是上等的好玉,再加上玉牌上用小篆刻出的「治學以誠」四個小字是多麼的精美,多麼的刻骨銘心。

鄒玉軒伸手碰到玉牌的那一刻,幾乎是立刻便可以肯定這枚玉牌是真的。

可那又怎麼樣呢?

縱然眼前這小子再怎麼油嘴滑舌,他連個童生都沒能考取,學問一定不怎麼樣。

至於他到底是如何得到這枚玉牌的那也是個問題,誰知道是不是他偷的,搶的,抑或是撿來的都未可知。

父子兩個對視一眼,最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

可他們不說,自有人替他們張嘴。

鄒文敬看了眼玉牌輕嗤一聲道:「誰知道你這塊玉牌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你又怎麼證明這是郭山長親自頒發給你的,而不是你從什麼旁的路子得來的?」

話音剛落,便聽外頭有人稟報導:「二……二叔公,瓊林書院的郭山長過來了。人……人都到村口了!」

郭山長!在場的所有人一聽到這三個字都騰地站了起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