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死气沉沉,颇显荒凉的东都洛阳,已经恢复了不少生机、活气,各条主要商道,喧闹起来。
这也是千古古都的底蕴之一,常住之人久经战乱,已经学会了适应,不少商铺、势力等,暗中藏匿了无数商品物资,并不只是离军暗中支持而已。
这要是放在江都,估计至少得十天半月才缓得过气来!
同时,朝廷放榜:
“奉天承运,离王诏曰:
原东都城主李渊,心系黎民,机敏有智,免除东都战乱,特封镇德文侯,入策天府;李渊夫人窦氏,赐为浩命夫人……
李孝恭,才思敏捷,治军有方,辅国有功,特封镇远军侯……”
第0788章 乱世余波
“奉天承运,离王诏曰:
原东都城主李渊,心系黎民,机敏有智,免除东都战乱,特封镇德文侯,入策天府;李渊夫人窦氏,赐为三品浩命夫人……
李孝恭,才思敏捷,治军有方,辅国有功,特封镇远军侯……
刘文静,高远有识,德行于世,辅国有功,特封纳仁文侯,入策天府,兼任东都副城主……
裴寂,才思敏捷,机敏远识,辅国有功,特封玄真文侯,入策天府……
段志玄,刚正不阿,知兵善行,辅国有功,特封定洛将军……
……”
榜单一出,东都哗然,很快就传遍天下,让人津津乐道。
以东都洛阳的重要性,唐王李渊投降,离王武信却只给四侯,确实是抠门,还不如燕王罗艺和魏王李密呢,离王的不满之意,极为明显。
不过,颇显意外,却又是意料之中。
因为唐王李渊的宁死不降,让离军错失困死隋军的大好时机,又多了无数伤亡,最后更演变出“兵分二十几路,出动数百军团,调遣三千大军,围困东都”的惊世盛举。
这个责任谁负?
自然是唐王李渊!
有传言,如果不是李渊之女李秀宁,函谷大功,又身为德妃,李渊连个侯爵都捞不到,说不定会被街头问斩!
如果……
世间没有如果,反正事已至此,李唐众人再不满也没用,天下人再议论也没用。
既然唐王李渊坚持,就要为自己的坚持负责。
让李渊和李唐众人庆幸的一点,离王武信,没把东都战局的责任,全发泄在他们身上,至少他们还有出头之机,起点也比普通势力高多了!
随后数日……
声势浩大的浩瀚离军,开始大批大批撤离东都。
洛阳八关,除最南部的广成关之外,其余七关,依旧是分由离军七大镇军镇守,以保证东都完全。
只要东都牢牢掌握在离国手中,大隋帝国就像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
离军七镇中军力最强的南阳军,依旧负责镇守最重要的函谷关。
镇淮公杜伏威,率领镇淮军及部分旧魏、旧唐、旧燕等军队,跨河继续北伐,征伐北部诸郡。
燕国公罗艺,以旧燕大军为主,负责征伐西北,征服沿路诸郡,最终目标是祁连山周围的西凉反王……大凉王李处则,也就是魔门四宗之鬼王宗支持的反王,算是如今乱世中除大隋帝国外,唯一规模最大、声势最盛的“叛军”了!
魏国公李密,以旧魏大军围住,负责征伐西南,主要是巴蜀诸郡。
新封镇远军侯李孝恭,率旧唐大军,出函谷关,负责征伐大隋。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离国也不想如今和大隋帝国全面开战。但是,与其等着被打,还不如率先出击,不求势如破竹,只求不让大隋安稳。
总的来说,离王武信以新降唐、魏、燕三国旧军为主,战火不熄,力求合围大隋帝国,等待最后决战。
所求无他,让大隋帝国自顾不暇,好让离国争取时间,消化和稳定暴增的疆域、子民。
别说离王武信冷血无情,亏待降军,征伐基本以降军为主。
其实,离王如此安排,燕国公、魏国公、李孝恭等,也是求之不得,他们新降,更需军功。
此外,新得疆域、城池、人口等,自然还是用离国本军镇压和掌控,比较放心,免得降军被蛊惑,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最后的一点龌龊,有战争就有伤亡,让降军出征……
一是练军,优胜劣汰;二是减缓离国的军事压力,离国不能再疯狂征兵了,该缓缓了;三是,消耗隋军,不给喘息之机,说不定有意外收获;四是给新降之臣机会,让他们赚点军功,以期追上离国老臣,他们也很乐意,并无抗拒之意……用意众多。
唐王李渊及其李唐族人,还有裴寂、段志玄、柴氏等原本旧唐重臣,除了刘文静会留在东都,协助明心公帝明蝶治理东都外,大半会随着离王武信,返回江都。
从离王武信,把东都半赐给帝明蝶,就说明没迁都的意思,自然还是以江都为主。
把李渊、裴寂、段志玄等人,留在东都也作用不大,可能会让一些对旧唐贼心不死之人兴风作浪,还是带到江都,晾一晾,冷静冷静吧!
谁让李渊等人不识相呢?要是早点投降,说不定能如旧燕、旧魏般,征伐天下,积攒功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