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大秦皇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時,周青臣的嗓音隔著車簾傳進來:「鎬池君,用不用屬下隨侍?」

周青臣這是問趙琨是否需要他陪著一起坐車。往常都是終黎辛,或者甘羅陪伴左右。今天這兩位都不在。趙琨才七歲,正是好奇心超強、需要看護的年紀,他對秦國百姓吃什麼、用什麼洗頭、怎麼服徭役等各種事情都感興趣,就連捉野兔、掏鳥蛋、捅蜂窩、偷吃酒糟之類的事都能聽得興致盎然,人又好伺候,陪他坐車絕對是個美差。

周青臣就陪過一回,說起小時候不喜歡習武,跟著先生勉強認字以後,就想讀書。但是家裡沒有書,所有典籍都被王室、世卿、官宦、士族、豪紳收藏。於是周青臣就跑去給縣令的兒子當跟班,替他背鍋挨揍,終於借到半卷《論語》,必須在三天之內抄完還回去才行。然而,周青臣一問筆墨的價錢,發現自家根本買不起——咸陽西市一塊最普通的墨,價錢相當於他家幾個月的生活費。上等的香墨,配方絕密,製作周期超過一年,更是價比黃金。於是他自己削了竹簡,用小刀刻字。

趙琨聽了,直接送他全套的《論語》。他讀了半部《論語》之後,得到一位齊國老儒生的賞識,收入門牆,現在已經算是儒家弟子了。

周青臣有些期待地望著車廂。

貼在咽喉處的劍又用了幾分力,趙琨體會到了冷兵器特有的森寒。他一動也不敢動,儘量讓聲音聽起來沒有一絲一毫的異常,說:「不必了。」

周青臣又問:「是去封地,還是回宮?屬下已經安排了人去摘楊梅。」

趙琨聽見自己的心跳加快,呼吸聲在車廂中變粗拉長,這是神經過度緊繃產生的應激反應。

反觀身後那個挾持他的刺客就要隨意許多,好整以暇地貼在他的耳邊,悄悄地說:「有勞鎬池君送我一程,去渭水渡口。」

渭水從潼關流入黃河,隨後一路向東奔流入海。如果坐船走水路逃離,相當方便快捷。速度甚至要快過騎馬逃亡,因為道路曲折蜿蜒,馬奔跑一段路就需要停下來休息,喝水吃草嚼豆餅,吃不好就跑不動。如果在客棧住宿,必須出示秦國的「身份證」——驗。「驗」就是傳說中的——照身貼1。取一塊打磨光滑的小竹板,刻上姓名、職業、籍貫,還要配「頭像」,再蓋上公章防偽。

沿途還會經過無數關卡,「過關」需要出示「照身貼」和「傳」,「傳」就是由亭長(鄉鎮派出所所長)親筆書寫的通行證明——某某人,要去哪裡,做什麼事。

據說這一套是商鞅發明的,商鞅就是因為逃亡的途中去住宿,卻沒有「照身貼」,被店家拒之門外,才被抓獲的。因為商鞅還制定過一條法律——店家必須檢查客人的「照身貼」,如果收留身份不明的人士住宿,將依法連坐治罪。

這就叫「作法自斃2」。不知商鞅老兄發現自己搗鼓出來的東西、親自製定並且推行的法律最終坑死了自己,有何感想?

趙琨冷靜地重複一遍:「去渭水渡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