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想了想道:「至少一兩年才能練到小成,到我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六七年,你確定要學?」
「確定。」
「好,在下姓方,單名一個繚字,將在鎬池鄉停留上一段時間,包教包會。」
趙琨有點激動,方繚啊,是同名同姓的路人甲,還是政哥盼了許多年的高士尉繚?
一路聊天,又走了半個時辰,趙琨心中漸漸有數了。戰國末年不比現代,信息大爆炸,想看什麼書都能買得到。這年頭沒有印刷術,書籍傳播主要靠手抄,學問主要靠面對面傳承。或者家學淵博,或者師承不凡,甚至家世和師承都不簡單,才能培養出像方繚這樣見多識廣的人才。
這個時代縱有千般不好,卻有一點是非常優越的——百家爭鳴,思想高度自由。而且如果沒有得到傳承,根本接觸不到別家的典籍。比如孫臏和龐涓,師兄弟一同在鬼谷子的門下求學,但他們得到的傳承其實是有差別的——孫臏的祖上孫武有一本著作叫《孫子兵法》,孫臏得了真傳,在這個基礎上又創作了《孫臏兵法》。龐涓是沒有家傳的。所以他們雖然是同門,會的東西卻不一樣。
因此無論趙琨拿出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只要推脫說得了高人的傳承,就沒人跳出來質疑他——怎麼這個知識點別人聽都沒聽說過,就你知曉?這張圖紙上的東西大家都沒見過,你突然畫出來?
因為法家、儒家、墨家、道家、兵家、名家、陰陽家等等,各家的傳人拿出來的東西,很多都是獨一無二,別家沒有的。絕對不會因為折騰出什麼新東西、新言論,就被燒死。不僅名家的「白馬非馬」可以大行其道,趙琨的種田術也能高調地四處推廣,真的一點都不可疑——反正只是農家秘傳而已。農家擅長種田,天下人都知道。
和尉繚說著話,就到了約定的地點,一處驛館附近。
戰國末年也沒個電話,趙琨提前過來等人,然而等到雪停風止,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小半天,路過五六隊人馬,都不是張良。
趙琨讓侍從將馬車圍成一圈,擋風,在中間壘起土灶,架鍋燒水,熬了一大鍋小米粥。每人一碗熱騰騰的粥,再配上一大盒熟食。特製的不鏽鋼飯盒裝得滿滿當當,有煮熟切好的廣式香腸、川味臘腸,也有提前準備的炙鹿肉、鹽水鴨、糖醋裡脊、小酥豆、白灼秋葵、涼拌藕片、藿菜糰子等等,握住木頭手柄,將飯盒伸到炭火上烤一烤,吃著非常暖和。
要是吃不飽,還可以自己動手烤麵餅、烤米餅,主食管夠。眾人頭一次吃川味臘腸,尤其是尉繚,辣得眼淚都出來了,一邊吸氣,一邊繼續往嘴裡送,直呼過癮。
等到篝火熄滅,天色漸漸昏暗,張氏的車隊才姍姍來遲。
先是一名中年男子上前,翻身下馬,與趙琨互相見禮。他是大哥張溫,負責護送弟弟妹妹入秦。張溫說表妹在後邊的馬車上。
趙琨望了一眼,隔著竹簾,隱約有一道纖瘦的人影。他走過去,溫聲說:「表妹,今日天色已晚,咱們先在驛館住上一夜,再回鎬池鄉可好?」沒辦法,以古代的交通速度,這麼遠的路,趕回去就半夜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