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都快認不出這個地方了,「這裡……是八年前小叔父帶我來捉魚,順便挖取種花的土壤,被石頭絆到,扭了腳的那片乾涸了一半的舊河灘?」
「嗯。」趙琨極目遠眺,最後一縷天光將他峻拔的身影與遠山青黛一同描摹入畫,記錄了少年郎特有的意氣風發。
「這些錢糧相當於國庫好幾年的收入,算不算大功一件?」
某人得意地邀功,秦王政知情識趣地配合:「當然算,小叔父想要什麼?」
趙琨毫不客氣地提要求:「咸陽下轄四十多座城邑,比鎬池鄉大太多了。修繕城防要人,規劃新城區要人,普及高產農作物和新式農具、耕牛要人……哪哪都缺人,可是從學室出來的人大多數都不合用,微臣百忙之中,還得抽時間授課搞培訓。拜託王上,一定要在城郊辦個學府,實行分院管理,學制五年,兩年公共基礎課,三年專業課,多培養一些專業人士、格物人才,來給微臣搭把手呀。」
若是擱在十年前,這種要求,就算是秦王也會為難,因為自商鞅變法以來,大秦都是以法為教,就算是國君也不能輕易動搖這項國策,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秦王政是個工作狂,自從他掌權以後,整個朝廷都像個陀螺一樣被他抽著狂轉。
秦王政對文武百官的辦公效率有著極高的要求。新任的左相昌平君就不達標,他手中的權利幾乎都被李斯給奪去了。文武百官紛紛盯上了趙琨的門客,只要修滿三十學分的選修課,皆是可以獨當一面的能人,超級好用。
誰不想要一個頂三個的主簿、帳房、刀筆吏?哪個地方官不想擁有優秀的農林、水利、建築、畜牧……以及各種新興行業的人才?畢竟升官是要看政績的,咸陽令趙琨那麼卷,搞得他們也被迫卷生卷死,每天絞盡腦汁地沖政績。
上回議事的時候,百官還吵吵嚷嚷地請求秦王政下令,從鎬池君手底下挖一些門客出來辦學堂,專門替朝廷官員培養屬官和幕僚。
秦王政深知趙琨自個兒都缺人,沒鬆口,不是他不想挖牆腳,而是誰跟趙琨搶人,趙琨就跟誰急眼,除非秦王政親自開口,他才摳摳搜搜地舉薦那麼幾個。關鍵是趙琨的門客也不好挖,福利待遇都趕上朝廷命官了,一般人根本挖不動。
辦學府好呀,以後大家缺人手,都可以直接去學府招募。
秦王政欣然同意,直接進入正題:「依小叔父看,學府應該建在哪裡?」
趙琨毫不猶豫:「在鎬池鄉和咸陽城之間劃一塊大一些的地,至少要能容納五萬人,給每個專業的學生都安排實踐課,比如培育新品種的甜糯玉米,就可以納入農學院的研究項目。新城區的設計,也可以交給經濟學、地理學、建築學、生態學、植物學、美術設計專業的師生共同完成。微臣只負責驗收。」
抓大放小是個好習慣,趙琨嘗試著將手頭的基層工作慢慢分出去,騰出手來配合大侄子橫掃六國的步伐。這座學府,要招攬天下的能人異士,培養真正的格物人才。等到大佬濟濟一堂的時候,自然分工明確,錢多事少。如果有條件,趙琨還要模仿張居正,乘坐那種帶臥榻帶客廳的「豪華房車」上班。雖然這種房車需要更多的隨從和馬夫,但他認為這是一件好事——為鎬池鄉的百姓增加就業機會。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