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想,特意囑咐歲安:要一視同仁,賞罰分明。不必因為他們有可能是呂不韋培養的耳目,就過於苛刻,要給他們相對公平的晉升機會。
畢竟大多數人蠅營狗苟,也只不過是想要生活得更好。呂不韋的心腹,假以時日,也有一定的機率成為趙琨的心腹,不必草率地給任何一個人打上標籤。但也不能沒有防人之心,先放在農莊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趙琨讓馬夫直接將馬車趕進內院。到了外人窺探不到的地方,才挑起車簾,請秦王政下車。
秦王政這次來鎬池鄉,其實是有事情想問一問張良。
之前天天刷尉繚的好感,一時疏忽,差一點就失去了李斯這樣的心腹。
秦王政反省許久,終於修成了端水大師。現在他養了一池的魚,還遊刃有餘,進退自如。孝公任用商鞅;惠文王任用張儀;昭襄王任用范雎;父王任用呂不韋。輪到他當家做主,各種人才他都要,小叔父、李斯、尉繚……還不夠。
昨天,秦王政跟李斯促膝長談,拜讀了李斯讚不絕口的文章——法家的新作《五蠹》。
驚為天人。
於是又向李斯討要了這位法家以前的文章。
看過以後豁然開朗——此人提倡加強君主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
每一項,都說到了秦王政的心坎里去。他又動了心思,渴望見到寫下《五蠹》的法家大才,甚至讚嘆良久,對李斯說:「寡人若是能夠見到此人,與他交遊,便是死了也沒有遺憾。」
於是李斯告訴秦王政,這些文章,是他親筆抄錄的,他的師兄韓公子非的作品。
秦王政聽說過韓公子非的大名——法家集大成者。坊間傳言,李斯與韓公子非不和,他們當年一同在荀子的門下求學的時候,就經常辯論,甚至爭執得臉紅脖子粗,雖然是同門師兄弟,卻並不和睦。
在秦王政看來,這些市井流言似乎也不怎麼真實可信。
比如擺在他面前的這些竹簡,有新有舊,無一例外,都是李斯的字跡,抄得一絲不苟,還是從一隻包了鐵皮的盒子中取出來的,舊一些的,都泛著類似於珠玉一般的柔和光澤。顯然是李斯時常拿出來看一看,摩挲一番。而且小心珍藏,生怕被老鼠啃壞。盒子裡還有防蟲的香袋。跟他說起這位師兄的時候,言談之間也很是親切。
最新的一篇,應該是上回李斯領兵討伐韓國,才抄錄的。寫在特製的絹帛上,是那種韓國王室專用的貢品絹帛,這說明李斯跟韓公子非一直保持著聯絡。哪怕兩國交戰,照樣見面。
張良也來自韓國,而且張氏跟韓公子非是有來往的。秦王政想打聽一下韓公子非的具體情況,比如他在韓國過得怎麼樣?是否被韓王信任,可曾受到重用?看一看有沒有機會把人弄到秦國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