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恰如天上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她心中實在擔憂,緊著追問了一句,「你可知那貴客來訪所為何事」

婢子搖搖頭老實回答:「奴婢不知。」

孔珧皺了皺眉,調轉腳步,快步往祠堂而去。

大雪飄飄如素紙,在深灰色的天幕下揚灑,沿著兩側夾植松柏的甬道前行,濕潤的空氣里煙火香燭之味彌重。夜色之中,孔氏宗祠顯得比平日裡更加莊嚴肅穆,歷代文官祖、千古帝王師,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的靈位靜靜地安置於此,無聲看世事浮沉。

孔珧之父孔繼隱乃是孔子第二十四代孫——自然,並非嫡系,而是旁枝。

早在漢獻帝時期,宗子爵位傳至第二十代孫孔完時便遭國絕,下無子嗣承繼煙火,宗子血脈至此斷流。到了曹魏時,襲爵的宗聖侯孔羨早非宗系,而是另一旁支了。

至於本朝播遷江南,衣冠士族隨之南渡,魯郡孔氏亦一分為二一部分隨晉室南移,一部分則留在了江北。

時至今日,若論血脈遠近,大晉的奉聖亭侯合該由孔繼隱承襲。只可惜如今的朝廷內憂外患不絕,政務兵防通通一塌糊塗,正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裡還有餘暇祀聖。孔氏這支千古華族便在會稽郡沉寂下去,與陳郡謝氏、琅琊王氏這些新出門戶相比,反倒成了無人問津的小族。

孔繼隱自覺生不逢時,早年間也曾憤世嫉俗了一段時日,而今人到中年,膝下子息凋敝,止得了孔珧一女……許是這個緣故,又或許是世情看得多了,他整個人已變得心平氣和,所作所為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圓融灑脫了。

本朝尚玄,衣冠廟謨莫不談玄論道,多少儒經傳家之族紛紛由儒入玄,偏他守著祖宗成法不變,空攢了一肚子的學問不能入仕。

無論僑姓吳姓,門閥士族紛紛封山圈地,豢養門客部曲,亂世中以圖自保,偏他反其道而行之,將祖上初渡江時圈占的田地都舎給了鄰里耕種。

如此仗義疏財,偌大的祖宗家業到他手裡已十不存三,倒是落得一個仁厚的好名聲,朝廷不冊他爵位,遠近鄉鄰早在心裡將他奉為孔氏正宗,視他為無綬的奉聖亭侯。

久而久之,孔家在浙東一帶便有了不小的影響力

好事之人私底下議論,有的說他貪名輕利、捨本逐末,可謂愚不可及;有的則對他倍加讚賞,「聖人之後,自有常人未及之處。諸君的眼睛看到的是三年五載,他卻能看到十年、百年之後,這就叫做大智若愚!」

……

名聲和實在孰優孰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莫論旁人如何看待,在孔夫人心裡,夫君這大半輩子的所作所為濃縮起來不過是四個字:不合時宜。

「人家笑納了你的東西連個謝字都沒說,你倒好,上趕著倒貼,反而高興成這個樣子!」

孔夫人打心眼裡覺得丈夫不可理喻。<="<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