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勖一愣,沒想到謝太傅一開口說的竟然是這個。
「不瞞岳父,我能識得文牘、寫得書信,這還是多虧了阿紈,如今也不過是讀些兵法和史書,每遇文意晦澀處,常常自覺資質淺陋,恐怕是經受不起岳父的考教。」
「誒,不必緊張。」謝公擺手笑道,「人的心性見識未必就與讀書多寡有關,咱們只是隨意談論,又不是察舉徵辟,你心裡怎麼想,嘴裡如何答便是」
李勖應是
謝公輕搖麈尾,緩緩道:「本朝之禍始於八王之亂,今人鉤沉往事,往往持有兩議,一曰禍根在後宮亂政,一曰在士族清談誤國。你怎麼看啊」
「二世之國,雖有外戚干政,庸官屍位,然老臣尚在,國庫初盈,唯闕一雄主耳。小婿淺薄,以為禍根實在君王無能。」
李勖答的不假思索。
謝太傅微微一笑,「你既說到君主,那我們就來議一議為君之道。法家、儒家主張有為而治,至於本朝,玄學大興,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相應地評價君主的標準也就有了變化。譬如本朝郭象就認為,聖明君主當無跡、無心、無為,也就是無為而治。有為無為,這二者孰優孰劣,你來說說。」
李勖斂眉沉吟,半晌道:「儒法玄諸子百家經注浩繁,李勖連一部論語都未曾讀過,不敢在岳父面前妄加議論。不過據我所知,郭象此人雖主張君主無為,自己卻是個任職當權之人那麼所謂的無為而治,說得再明白些,就是君王垂拱、臣子擅權罷了。」
自然,還可以說得更透徹些,那便是君王垂拱,士族擅權。
謝太傅笑了起來。
「聖人說觀其言還要察其行,你雖未讀過論語,倒是自己就領會了這個道理,不錯。」
李勖為他篩了一觴酒。
謝太傅喝了一口,又道:「嗯,咱們還是照你說的往下議,你剛才提到臣子須知歷朝歷代選賢舉能皆有標準,謂忠孝、謂德才,可是自古忠孝兩難全,德才極難兼備,這便又生出忠與孝、德與才孰先孰後的爭論。存之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待」
謝迎一直在旁邊沉默地聽著,直到這會方才笑道:「單獨一個忠孝之辯,即可成為一試之題,洋灑千言恐怕還不能說透,阿父卻又加上個德才之辯,教人一起答兩個,可知是難為人了。」
靜室只燒了一盞落地的搖枝燈,謝迎離得近,頭上白玉冠被照得接近透明,一張明秀面孔愈發顯得溫和平正看起來頗有些古君子之風。李勖與他並排而坐,同樣的年輕面孔,輪廓卻更深邃,氣度更是迥異。
謝太傅看得心中一嘆。
李勖道:「如青山所言,這兩個問題著實不好回答,不過我想,岳父將這兩個問題合在一處必有道理,李勖試為一答。」
「先說忠孝。古人云,『天地君親師』,君在親前,當無疑義,然而本朝卻格外推崇孝道,似乎有……親先於君、孝先於忠之意。至於德才之辯,魏武帝時唯才是舉,所謂『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到了本朝則又反其道而行之官員鄙薄事功,中正品第則以出身為重,德行其次,才能最次。岳父將這兩個問題合二為一,大約是想問李勖,本朝為何有此一變。」
謝太傅深深地看著他,「為何」
燭影投射在地下所鋪的桃笙之上,隨著人的呼吸而微微顫動,李勖看著亂影,一時沉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