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里,一位年輕醫生正在進行心臟手術模擬。
通過「光澈」的輔助系統,他能清楚地看見每一根血管的走向。這套系統甚至能根據病人的CT數據, 為術前規劃提供精確的三維參考。
「太神奇了,」一旁的年輕護士小聲感嘆, 「以前我們實習,光是認血管就要背好久。現在新來的學生,戴上這個練幾天就差不多了。」
其實醫學界對VR技術一直持謹慎態度。
直到去年,「光澈」在建築系和文物修復專業的成功,才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經過近一年的測試和改進,系統終於達到了醫學教育的嚴格標準。
「最讓我震驚的是它的精度,」心外科主任指著屏幕說,「你們看這個主動脈瓣膜的建模,連微小的病變都還原得很準確。這對我們術前評估幫助很大。」
一位來自上海的專家補充道:「而且它的操作很直觀。我們老一輩學醫,都是對著平面圖想像立體結構。現在的學生幸福多了,能直接在虛擬空間裡觀察、練習。」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主任教授正色道,「這只是輔助工具。臨床經驗和實踐永遠是最重要的。」
眾人紛紛點頭。醫學教育的本質從未改變,但科技確實讓學習變得更高效。
走廊里,丁裕安正在和幾位院領導交談。這次醫學院的採用,對Aether來說是一個重要突破。畢竟醫療行業的標準比其他領導都要嚴格得多。
他拿出手機,給關禛發消息:『效果超出預期。醫學教材出版社想和我們談合作,準備出一套配套的VR教材。』
與此同時,北京京華博物院。
林鷺禾正在教新來的實習生小萬清洗一件宋代青花瓷,今年十一月,京華新來了一批文物修復系的學生,小萬就是其中之一,由林鷺禾帶她。
「師姐,」小萬看著她嫻熟的手法,突然開口,「其實這個構件我有點印象。」
「嗯?」
「我們學校去年引進了'光澈'的VR系統,雖然全系就三台設備,但我用過幾次。」小萬有些不好意思,「裡面就有這種器型的三維模型,我還練習過修復工序。」
林鷺禾眨了下眼,她想起關禛跟她說過,現在全國很多高校都在用這套系統。
從最初文物修復打入教育體系內部,構建出一個不可思議的顛覆性教學理念,從建築到醫學,光澈正在悄悄改變著教育的方式。
「那你運氣不錯,」她笑著說,「我讀書時可沒這麼先進的設備,都是對著圖片死記硬背。」
「師姐,我聽說京華博物館是第一個使用光澈的?」小萬一邊整理工具,一邊說,「我們院長上周參加了個科技峰會,就是Aether的發布會,我看到視頻了,他們創始人關總也太帥了吧!」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