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當年從天而降的諸非相,便沒有如今的顧探花。
顧惜朝對諸非相有一腔感謝之情,無以言表,少年時期他只想著待還清諸非相的債務,再回報諸非相的恩情。
然而諸非相消失已有八年之久,久到汴京風起雲湧,紛亂不休,久到邊境戰事消消起起,久到顧惜朝已不再長高,久到張厚心眉間周圍更深,久到紅袖念著不知去往何處的諸非相,時不時地擔心他是否遇見了什麼難事。
顧惜朝偶爾路過杭州,前來探望母親和師父,必定會來此處看上一看。
他懷抱著隱晦的期望,期望諸非相能像舊時那般坐在廊下,赤衣似火,也許是在看遊記,也許是倚著圓柱閉目養神。
諸非相會在察覺到他的到來之後,向他望來,眼裡會有晨霧一般的笑意。
但顧惜朝次次失望而歸,
此刻他也同樣感受到了熟悉的失望。
顧惜朝摸了摸腰間的玉佩——他之所以會如此記掛諸非相還有另一個原因,諸非相消失之前並沒有帶走顧惜朝十五歲那年送給諸非相的的玉佩。
那時顧惜朝殿試後被點為探花,忙碌不已,打馬過街,仰頭望向天邊,天邊紅日似火,似乎意味著他的未來光明坦蕩。酒樓欄杆處,紅袖和張厚心向他招手,面上的笑容歡喜熱烈,像沸騰的熱水,紅袖眼中含淚,是喜悅的眼淚。
而那時,諸非相趴在欄杆處懶洋洋地垂眸看顧惜朝,笑容雖淡,眼中的笑意卻如此清晰。
高中探花之後的生活忙碌繁雜,應酬交際少不了,顧惜朝匆匆忙忙回家離家,與母親和師父都見不了幾面,更別提整日找不著人影的諸非相。
塵埃落定之後,他們才恍然驚覺已數日未見諸非相現身。
顧惜朝送給諸非相的那枚玉佩裝在匣中,安靜地擺放在桌上。
諸非相不告而別。
顧惜朝問遍京中所有與諸非相打過交道的人,神侯府,金風細雨樓,六分半堂,無人知曉諸非相究竟去了何處,甚至沒有人知道他是何時離開的。
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毫無徵兆,諸非相似乎一直是這樣的人。
顧惜朝不生氣諸非相不告而別,他只覺得萬分惆悵,諸非相離開得這麼突然,莫非是從來沒有把他們當作家人麼?
但諸非相不在此處,他得不到疑問的答案。
春雨滴落在鼻間,顧惜朝從思緒中抽離,嘆了口氣,從庭院中退去。
院落重重,張厚心上了年紀後也像諸非相當年一般搬了躺椅,躺在檐下看風景,此刻閉著眼,呼吸平穩。
顧惜朝從屋裡抱了薄被,替張厚心蓋上,轉身又去找他母親。
母子二人在後廚念叨往事,紅袖懷念地微笑,比著灶台,道:「那時你才這麼大一點兒,非要炒菜,還得踩著凳子,若非諸大師來得及是,你怕是要一頭栽進鍋里……」
話音漸弱,紅袖輕輕一嘆:「諸大師怎麼就這麼離開了呢……」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