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之長生公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那是一個擺件,挺小的,只有人臉那麼大,繡的乃是「靈鵲兆喜」的圖案。

其實就是一根盛開的梅花上,落一隻喜鵲,飛一隻喜鵲,很簡單的圖案。

「請您仔細看清楚。」牛奶娘低眉順眼的將這個擺件轉了半圈,那圖案的背面,則是「事事如意」的柿子圖!

「這是一個雙面繡?」二舅母看的驚喜。

「不,這叫雙面三異繡。」牛奶娘低頭解釋了一下:「您再側著看就能看出來了。」

說著又把東西側動了一下,兩個舅母齊齊發出驚呼:「真的不一樣啊!」

田浩心說:穩了!

其實早在宋代已有「雙面繡」(在同一塊底料上一針同時繡出正反色彩一樣的圖案)技法,但那只是最初的兩面針技法的雙面繡雛形,後來元明都有進展,一直到清代「雙面繡」日漸成熟,並有許多傳世作品留存。

但是在他那個時代,能人輩出,後人又想出來一個新的繡法,「雙面繡」已發展為雙面「三異繡」,這種繡法在蘇繡和國家的刺繡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且壓根無代餐。

他特意問過了,這個時空,也沒有雙面三異繡!

070每一件都很用心

070每一件都很用心

其實這種雙面「三異繡」為雙面異形、異色、異針的繡法,是在同一塊底料上繡出正反兩面對應部位圖樣不同,色彩不同,針法不同的繡品。

技法和難度非常高,除了雙面繡的一般技法外,還要考慮到雙面的針腳和絲縷,達到繡面精緻整齊、針跡線頭藏而不露、雙面異色分明的藝術效果。

田浩只知道原理,動手能力為零!

但是他知道這東西的原理就夠了!

這種繡法最初叫「仿真繡」,是由清末蘇繡藝術家沈壽創作的技法。

在那個晚晴民初的時代,西學東漸,沈壽大師在刺繡時,吸收油畫、攝影等西洋美術光影透視等原理,不僅追求形似,還力求光似,通過多次實踐,漸漸領悟陰陽明暗原理,創造出虛實針來表現明暗之別,將其融化於傳統蘇繡之中,別出新意創出了「仿真繡」,在蘇繡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為蘇繡開創了新的前程。

同樣的,這種繡法一般的繡娘都不會,田浩也是跟兩個丫鬟連說帶比劃,研究了一個月才繡成了這麼一件東西,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圖案,是因為這兩個圖案簡單,色彩對比強烈,才有更明確的視覺衝擊,讓人一看就驚艷非常。

「真的嗎?老大媳婦兒,拿來給老婆子我看看。」老太太都好奇了。

「是,母親。」大舅母站起身來,親自接了托盤,送到了老太太的面前。

老太太仔細地看了半天:「好巧的手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