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好多問題,這位都一一寫了下來,他這能記住的都記住了,但就因為記住了,寫下來細細琢磨才發現,這都沒什麼用。
因為真正核心的他們一個都沒搞懂,一個「合金」就能讓他們束手無策。
同樣覺得入了寶山空手而歸的還有西京來的觀政使,他主要是在意這裡的一些規章制度,觀政麼,總得有點子態度。
結果去看了才知道,這裡跟他習慣的制度大不相同。
男女都要做工,有食堂可以吃飯,他們去食堂吃過飯,好麼,那食堂牆上就貼著各種規章制度,他也都記了下來,卻覺得太匪夷所思。
工廠里都有「崗位職責制」,精細到方方面面。
節假日不休息還的給加班費,女工懷孕還得給減少工作量,生產的時候還有產假。
那工薪條看的他眼暈,因為他發現,一個車間流水線上的小組長,工錢跟他的俸祿一樣高。
大興城來的鑒俗使,還被西北學政拉著去了西北綜合大學,光是這一個地方,就逛了一天,還沒逛明白。
從學校宿舍到學校食堂,再到學校圖書館,體育館,以及那林蔭綠道,演武場……差點把鑒俗使大人的腿兒給遛細了。
除了西北綜合大學,還有西北軍事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師範學院、財務專科學校……半個月下來,鑒俗使看的眼巴巴,都想跳槽來西北了。
最後西北學政邀請這幫傢伙去了《西北半月報》的報社參觀。
趕巧了,丁孔氏在報社裡上班呢,而孔家的孔珵,來投稿了。
堂姐弟倆還吵了起來。
丁孔氏指著他的稿件:「你這是一家之言,何以說成是百家?標題也太霸道,不行,回去重修了再來投。」
「怎麼就霸道了?我這釋義參考了好多古籍文獻,引經據典!」孔珵不服氣:「以及我自己的見解。」
「古籍文獻上的批註都是古人,你是古人嗎?」丁孔氏也據理力爭:「不是!你的理解都是你自己的看法,要想百家都這麼說,你去找百家的人來啊?起碼孟氏、顏氏得有吧?還有當下的博學鴻儒也得有吧?」
姐弟倆在辦公室里吵得可大聲。
外頭編輯總部下面的一個尋人啟事板塊編輯部,來了一群普通的百姓,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嫗,領著倆兒子,一個婦人,給送來了一面錦旗。
一問才知道,老嫗的女兒遠嫁,後來搬遷就斷了音信,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加之通訊不暢,已經有十八年音信皆無,後來她實在是想念女兒,就在報紙上登了尋親啟事,女兒今年竟然回了娘家!
原來女兒遠嫁後,婆家遇到了馬匪和強盜,不得不跟著鄉親們一起逃離家鄉,跨省去了旁的地方討飯過活,後來成了流民,又做了佃戶,勉強餬口,女兒也只得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就再也不能生了,家裡生活困苦。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