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兩個一合計,此刻倒也是志同道合了。
林三牛牽著林清往鎮上的藥房走去。同和鎮是大的一座中型小鎮,人口不過四五千。是的,這個時代也叫大明,但是卻和林清記憶中的明朝毫無關係。這裡的歷史拐了一個彎,忽必烈並沒有建立元朝,而是被一個叫做趙明光的人起義成功,一朝推翻建立明朝,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這些信息也是林清在這兩個多月的學習期間旁敲側擊了解到的。
同和鎮因為佛光寺的盛名,才讓今天這個集市看起來格外人潮擁擠。
林清和林三牛越往鎮中心走,人就越少些,今天所有人都擠到西邊的集市上去了,這東邊的鎮中心人自然就少了。
鎮上要比鄉間乾淨不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住在一處處小院子裡,院子也有大有小,類似現代的居民住宅小區,用的都是磚瓦料,不像鄉間大部分人家都是茅草屋。同和鎮的中心叫祥和街,算是這裡的商業區了,沿街有三家酒樓,以「泰和居」看上去門面最大一些,還有一些小鋪子,有賣針頭線腦的雜貨鋪,有兩家藥鋪,一家書鋪代賣一些筆墨紙硯,一家金鋪,攏共數起來也就二十多家店鋪。
兩家藥鋪一家叫「妙仁堂」,一家叫「杏林堂」,看門面「妙仁堂」要大一些。
林三牛也看出了兩家藥鋪門面上的區別,想了一下還是往門面大一點的那家走去。
林清拉了拉林三牛的袖子,小聲問道:「爹,你知道這人參能賣多少錢嗎?之前來過這家藥鋪嗎?」
林三牛搖了搖頭,臉上也略帶苦惱:「之前都很少到鎮上,爹也不知道能賣多少錢。」
這就有點懸了,到時候還不是人家想開多少價就多少價?莫怪林清把人想的有些壞,主要是在利益面前,很少有人能把持的住。
想了一下,林清有了主意:「爹,你去杏林堂只給他們拿一株人參出來,就是那顆沒有須子的。就說知道是好東西,家裡人病了只敢吃些須子,剩下的想拿到藥鋪賣了,換點銀錢,想去買點吃的養養身子。儘量說的可憐一點就行。」林三牛雖然憨,但是慢慢想一下也明白了林清的意思
杏林堂門臉小,就算給了完整的那株人參,人家也不一定出的起價格,倒不如給一株品相不好的,探探價格。這樣知道大概價格之後,以後再拿了到妙仁堂賣,才不容易被宰。
商定好之後,兩人折了個身,去了「杏林堂」。
今天大集,各家商鋪都沒什麼人氣,「杏林堂」的小夥計趴在櫃檯上正無聊呢,聽到腳步聲抬頭就看到一對穿著破舊的父子走了進來。
小夥計撇撇嘴,知道這是鄉下過來趕集的泥腿子,也沒當回事,聲音有些發懶:「兩位要買點什麼?」
「請問,你們家掌柜的可在?我這裡有些藥材要賣。」林三牛的手死死地抓著書袋,有些氣弱的問到,畢竟第一次做這種事,心裡的緊張在所難免。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