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清將兩道五經題也全部寫完謄抄好之後,心裡的大石頭已經落下了四分之三,看看天色也就剛剛申時左右。
今天倒是開始放晴了,沒有再繼續下雨,讓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天色也沒有昨天黑的那麼早,大家都是抓緊時間再多寫一點,誰知道這天什麼時候會變臉色?
打開策論的題目,只見上面寫著:「如保赤子,心誠求之」,後面的還跟了一段解釋「保民如保赤子」「以赤子之心求治國之道」。(注1:引自《文史雜談》)
竟是一道要求試子們寫治國之道的文章,上次聽鄭光講這次的主考官是黃次輔,那麼這道題目十有八九就是他所出。就算不是他所出,那麼至少也是得到黃次輔首肯的。此人的事跡林清在邸報中也看到過幾次,大部分都是對他歌功頌德,尤其是三年前解決了黃河水患一事,是他全權操辦,解救了萬千生民。雖然邸報上沒有詳寫,但是從雲天書院的一些學子中聽到的消息,竟是他的很多做法都與林清所想不謀而合,那時候林清是對此人有幾分欣賞的。
但是後來在古北鎮上親眼目睹了黃次輔的親弟是如何逼死了一個鮮活的生命,雖然他們兩個是兄弟並非同一人,但是林清覺得若是沒有仗著黃次輔的盛威,那黃友生會這麼囂張跋扈嗎?故而對黃友仁的感官也差了許多。
如今見他出的題目如此為國為民,倒是讓林清再一次對這個人產生了一絲疑問:究竟只是他治家不嚴,才發生了黃友生那樣的事情,還是他就是表面偉光正,實則內心小人之人?
思緒飛了一下,林清又馬上拉了回來,此刻不是去想黃次輔為人的時候,還是將心思先放在這道題目本身吧。
想要聽取治國之策,林清心中對這個時代、這個政體有很多的看法,發現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說蔭蔽制度,比如說如今地方官員之間行賄受賄嚴重,比如說學子只重書本,不重實操等等。
只是林清牢記了楊致知的一番話,如今還言猶在耳:「飛卿,你總是有很多想法都非常超前,就連我也多有不及。只是要排除積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篇策論就能做到的事情。你有想法抱負是好事,但是有些想法你可以示人,會得到眾人誇讚,有些想法你卻只能隱於腹中,除非有朝一日你有足夠的實力了,否則堅決不能訴諸於口!」
林清明白,所謂的不能訴諸於口的想法,是動了大部分官員、世家利益的一些看法。這樣的看法寫在了文章里,不管文章多精妙,都不可能讓他入仕途,因為這就是代表了他的政治主張,是他們未來的政敵,這樣的人,為什麼要取?<="<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