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舉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只是疑惑歸疑惑,林清還是起身去了藏書閣找到閣主,領取了修史的材料。

當林清捧著半人高的資料回到辦公位時,簡直是想長長的嘆一口氣了:這麼多的材料,沒有十天半個月,休想看完!

所謂修史就是要修整完善史書和史籍有關的資料,如今他們所有人在修的是上一任聖仁皇帝要求翰林院修撰的《大明史冊》,只是後來聖仁皇帝突然駕崩,事情就一直耽擱了下來。一直到前幾年,高首輔再提此事,才又繼續修了起來。

如今已經修繕了一萬多卷,說是大明史冊,其實就是將之前的朝代各方面的歷史、文學、醫藥、天文、地理各個方面的資料進行整合完善。這樣的工作確實非常繁複,但是對後世的意義是巨大的,它是一套類似百科全書般的存在的典籍,對以後的人進行各個朝代的分析都有著歷史考據的作用。

這樣一項工作若是完成,是要被留名青史的,而當時的聖仁皇帝就是有這樣的打算才啟用了兩千多人進行修撰工作,可惜後來因為皇位更迭而停滯了。永康帝登基後,對這項工作並沒有過多的關注,之前一直是翰林院裡的小貓三兩隻在繼續修繕,等職位調動後就也棄之腦後。一直到三年前高首輔上了一道奏則,才又大張旗鼓地開始修史。

說來也是永康帝自覺登基多年,捫心自問卻沒有絲毫實質性的建樹,如今高首輔舊事重提,一下子讓永康帝覺得若是能將此套史籍完善,那麼就算百年後地下見到聖仁皇帝,也算是無愧了。所以因著這事兒,高首輔還重又得到了永康帝的看重,才穩住了被黃次輔一再打壓的局面。

只是永康帝嘴裡說著答應,心思卻沒有放到這裡,戶部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撥款,和聖仁皇帝當時啟用兩千多人的工作進度是無法同日而語的,也就是整個翰林院的三四十號人在整理。而翰林院原本就是有修繕文史的職責,現在就是調動了整個部門的人去做而已。

所以修了三年了,工作進度才到一半,林清等新人進來,正好是被抓了壯丁。

既然作為新人,分到的類目也是前人不樂意修繕的部分。

林清分到的是「算」的類目,倒是沒有像別人那般怨聲載道,畢竟對於別人來說「算」是麻煩事,需要校對並且辨別真偽,比如說同時代兩個理論相悖,也需要整理的人進行編寫,還要找出相應的文獻進行驗證。這樣的工作對於學文出身的翰林來講都是避之不及的存在,除非是本身都算術感興趣的翰林,其他人都是不樂意修繕的。

而林清原本前世就是數學系畢業,數學算法的真偽在他面前算是一覽無餘。

林清大略的翻閱了一下他前人留下來的資料,一共也就做了一十二卷,算是剛剛做了個開頭,比起別人動則一兩百捲來說,根本沒有可比性。

別人都是先看一下之前的人修繕到了哪裡,然後就繼續往下修。而林清卻是先將之前的資料花了三天時間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